奇特的统帅之路——《统帅毛泽东》引言

    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无法了解20世纪的中国。
    同样,不了解毛泽东怎样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统帅,就无法了解人民解放军何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因而也就无法掌握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要诀,无法领悟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真谛,甚至无法懂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国防和军队、怎样指导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可以肯定,现时代的任何一位中国军人,要想在军事领域、在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有所建树和作为,都可以从毛泽东的军事实践和理论中,得到极可宝贵的启迪。
    较之于近现代以来中外一切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军事生涯是极为奇特的。一方面,他是整个人类战争历史上少有的几个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于一身的军事家之一。作为军事统帅,他又是以弱胜强、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绝代大师;作为军事理论家,他则集古今中外优秀军事理论遗产之大成,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战争理论,成为世界军事科学殿堂最为璀璨夺目的理论瑰宝。另一方面,较之于通常的统帅成长之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解之谜,或者说有着不少奇特的矛盾现象:从他的出身来看,既非军人世家、将门虎子,亦非名门望族,而是极为普通的农家子、放牛娃。从他创建和指挥人民军队之前的经历来看,虽然曾在湘军当过半年新兵,但却不想以此作为终生职业;虽然从未上过任何军校,但却给著名的黄埔军校学员授过课,创办过不似军校、胜似军校的“农讲所”;虽然从未任过诸如班、排、连、营、团长等任何基础军职,但却在从戎伊始,便有众多出身科班行伍的虎将名流投奔他的麾下,并甘愿冒舍命之险,终生追随着他。从他直接从事武装斗争后的军事生涯来看,虽然首倡“枪杆子里头出政权”,但他本人却并不喜欢摸枪和带枪,在二十多年的战争环境中,他大概只挎了一天的驳壳枪;虽然指挥着人民军队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国土,歼灭了八百多万国民党军,但他本人却从来没有射杀过一个人;虽然在二十多年里人民军队有无数的官兵献出了生命或光荣负伤,但他本人却从未挂过彩,且多次大难不死,以至敌人飞机准确地投在他房前的三颗炸弹均是“臭弹”!此外,尽管他本人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军事理论名著,并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同意全军广泛开展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的群众运动,但他却在读书笔记中悄悄地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略通可以,多则无益有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然而,所有这一切,非但没有妨碍,反而更加有效地促成着毛泽东牢牢地执掌了人民军队的帅印。
    那么,毛泽东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统帅呢?细细想来,或许正是由于他那奇特的军事生涯,导致了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方式和结论都是颇为奇特的:
    当着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和解放军最高统帅而健在之时,全国军民都把他尊为“大救星”,以至谁也没能说他半个“不”字;特别是那些追随着他出生人死数十年的开国元勋和将帅们,不仅在继续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时忠心耿耿地拥戴着他,而且在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他的批判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仍然一如既往地信赖着他、维护着他。似此可见,毛泽东的威望实在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