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应成为世界发展的范例
7年前,意大利学者、博洛尼亚大学符号学教授安贝托·艾柯为欧洲大陆明确提出了在第三个千年的目标: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人们发现的差别越多,能够承认和尊重的差别越多,就能生活得更好,就能更好地相聚在一种相互理解的氛围之中。”即孔子所言“和而不同”。3月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会议厅召开的由国际跨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治与乱——跨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艾柯再次提到孔子,提到“家和天下兴”,用来说明和平应成为世界发展的范例。
艾柯在上午的会议中作了近一小时的主题发言,他从分析经典性战争和后现代战争的不同谈了治与乱、战争与和平的联系。他认为,人类要从过去70年世界大变化中反思和获取经验。过去,战争是用武器定义的,但战争的定义发生了3次重大变化。从在地理地域中进行的对手双方正面作战、消灭敌人,战胜国接受国际条约,不会过分破坏战败者的经典战争,到以海湾战争为典型例子的后现代战争;而9·11事件标志着战争的再次变化,他认为这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同恐怖分子交战的开始,在这里,正面交战的原则消失。但随后在局部发生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却是经典战争。
他描述了经典性战争和后现代战争的不同,后现代战争带来了国际交通安全的风险,也影响了全球工业,满足了军火商和西方媒体集团的利益。后现代战争允许记者在本地采访,进行信息服务,信息流动起到情报机构的作用。在后现代战争中,没有人是胜利者,政治斗争仍然继续,形成政治均衡,但这仍旧是战争的延续。无论是经典战争还是后现代战争,均未解决人类在心灵、精神上的境遇。
他同时强调,现在比以前更糟,和平是军事压力和征服的结果,但往往在边缘造成冲突。如果有和平,往往是“我们”的,而不是其他人的。和平全球化是建立在全球化边缘人的痛苦之上的,要实现普遍的和平,就要寻找共通语言,理解语言中和平的含义。
此次研讨会有来自中国和意大利、法国、印度、韩国、德国、瑞士等国40多位专家学者,主要论题有:战争与和平、人类与权利、社会公正与和谐等,会议将于7日结束。
上海译文将推出艾柯作品系列
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博学多才,作品横跨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都有经典性的建树。
他于1932年1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皮耶迪蒙特亚历山德里亚,Eco这个名字意为“上天所赐”。他于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到现今为博洛尼亚大学高等人文科学院教授、院长。1970年代末,艾柯在符号学领域已经是领袖人物,发表《悠游小说林》、《开放的作品》、《诠释与过度诠释》、《误读》等作品。同时,《带着鲑鱼去旅行》、《密涅瓦火柴盒》等专栏随笔集也大受欢迎。小说亦为他赢得国际性声誉。他在四十八岁时出版的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行销1600万册,被翻译成近40种语言,1986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肖恩·康纳利主演。除《玫瑰之名》外,小说《昨日之岛》、《傅科摆》、《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均受到全世界艾柯迷、悬疑小说迷、推理小说迷、魔幻小说迷的追捧。
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赵武平处获悉,该社将系统引进出版艾柯作品系列,目前已出版《波多里诺》,《傅科摆》、《昨日之岛》、《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密涅瓦火柴盒》等将由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在明年上半年陆续出版。在上海译文社的译本中,安伯托·艾柯被译作“翁贝托·埃科”,据出版方称,这是意大利人名标准翻译,参考标准音译和中国社科院意大利文学专家意见后采取现在译法,并预测,随着重要小说系列推出,这个名字会是常用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