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让我们想起了尤努斯。她的背后,和尤努斯一样站着数以亿计的瘦骨伶仃的穷困者。不同的是,站在尤努斯身后的是物质的穷困者,而站在她背后的,是精神饥渴者。如果说,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称,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时才会成为可能,小额贷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从社会的底层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民主和民权,那么,要实现持久的社会和谐,除非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能够找到对抗精神贫困的良方,下层民众的身心发展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沸沸扬扬的是否需要重掀国学热的热潮里,于丹以这种方式,展现了她的价值取向。就因为她心里装的是民生。于是她成功了,走红了。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所有学术精英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