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6:中国文坛的五朵玫瑰

  2006年,文坛可谓风起云涌,亮点频出。而最轰动文坛“朝野”的,当数中国作协换届,49岁女作家铁凝当选新一届中国作协主席,成为继茅盾、巴金之后的第三任全国作协主席。而女作家王安忆、张抗抗也晋身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界称中国作协从此开启了“玫瑰门”。文坛之各类玫瑰撷取在此,看几丛玫瑰,各具香味,各有千秋。 

    铁凝执掌中国作协

    绽放度:★★★★★ 

    铁凝是今年中国文坛最受关注的女性之一,在全国第七次作代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协这艘航船的新“舵手”,履新之后,一段时间内风平浪静。但时过不久,铁凝开始高调抛出关于“作家供养制”等问题的表态,畅谈文学现状及作协体制,称作家供养机制短时期内不会废除,而且力主反盗版等,称自己愿为作家权益维护工作继续努力。毋庸讳言,铁凝执掌文坛帅印,已经结束了一个时代,作协主席不再必由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的文坛巨人担任,作为工作班子,文坛有理由对年轻干练的铁凝寄予更多厚望。中国作协副主席中,王安忆、张抗抗均为女作家中之翘楚。另外,陕西女作家叶广芩也进入中国作协全委会,玫瑰绽放文坛,益处多多。 

    李银河因性惹争议

    绽放度:★★★★★ 

    2006年,是性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多事”之秋,这位王小波的遗孀,其看似火爆、“出位”的言论,每有观点抛出,坊间都是热论不休。万千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的粉丝,集体流入“银河”,力挺其观点。 

    作为一个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以其巨大的社会名望,一声断喝:“中国人你有性权利!”振聋发聩。她提出的几种私密生活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确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面对随之而来的网络苛责与是非议论,李银河未免有些不被众人理解的心酸,但她坚持自己的判断。往往时隔不久,她又会有更猛烈的观点抛出。李银河遭遇了一连串的被误解,每抛出一种设想,马上有人建议她先在自己亲戚中间试验一下,搞得李银河颇为伤心。她想得更多的是,那些提案何时能通过,从而为一些特殊人群做一些切实的贡献。 

    于丹讲《论语》成新偶像

    绽放度:★★★★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师大女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使得人气颇旺的《百家讲坛》,再现收视热潮,于丹成为继阎崇年、刘心武、易中天、纪连海等之后的又一个“学术明星”。她讲起《论语》来,时常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加入一些时尚的意象,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使得一部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变得面目可亲、通俗易懂。因为于丹的努力,许多时尚人士开始用另外一种目光打量几乎蒙尘的国学典籍。于丹的书后来一再加印近百万册,畅销之势,可想而知。 

    随着于丹的走红,批评的声音从未断绝,甚至有网民统计出了她在七讲《论语》心得中,“其实”这个词共说了184次,于是马上有人表示口头禅谁也避免不了。还有人认为于丹把寓言故事作为论据不严谨,马上有人反驳,“如果于老师不讲故事了,那还能打动我儿子吗?” 

    于丹教授讲课时,眼波流转,不住挥舞手势,她有的是激情,毁誉暂且不论,但那一句句简洁而颇有深意的“于丹心语”,正悄然流行开来。 

    “梨花教母”赵丽华横空出世

    绽放度:★★★ 

    毫无疑问/赵丽华的诗/是今年最出名的。 

    女诗人赵丽华多年前刚刚接触网络时,所写的那些几近大白话的诗句,被“好事者”翻了出来,并在网上炒得一塌糊涂,称“赵丽华恶搞诗歌”。不计其数的网友纷纷参与,跟帖发帖,模仿赵丽华诗的格式,对这位女诗人进行了狂热的追捧或者嘲笑,网络也自发形成所谓“梨花教派”。对于不期而至的走红,赵丽华并不领情,她认为自己的诗是真正的艺术,而并非什么恶搞。于是,有人也提出了,在赵丽华事件中,究竟是女诗人恶搞诗歌还是网友恶搞赵丽华?赵丽华后来开博客进行回应,称“恶搞诗歌很正常”。时隔不久,那些“口水诗”又渐渐复归于平静。 

    令有些人吃惊的是,赵丽华曾担任鲁迅文学奖诗歌部分的评委,一时有人自称闻讯而悲:评委诗句尚且如此,标准可想而知。 

    “徐博客”出书遭冷遇

    绽放度:★★ 

    影星徐静蕾的博客曾经火爆得一塌糊涂,江湖人称“徐博客”,其博客点击量率先突破两千万大关,一时成为无人企及的神话,而网络上的点击泡沫,似乎也给了出版社相当大的信心。但当此书投放书市后,却遭遇了冷场,南京有书店五天内共卖出去了六本,行情可想而知,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虚假繁荣”的警惕与深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