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同志与出版工作

    2001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访华,经过我们的安排,道涵同志会见了他。当时正值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后,哈贝马斯秉持“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他是对北约这一行为表示支持的。道涵同志同他展开了讨论,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从学术和政治的角度,委婉而又坚决地指出,这样对一个主权国家悍然使用武力,是有问题的。听了道涵同志的阐述,哈贝马斯也不得不表示尊重。这件事情,既展现了道涵同志的学养,也充分地表现出他坚定的原则性。 

  道涵同志自己有精深的学养,他对从事出版工作特别是出版管理工作的同志,也有较高的要求。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03年,道涵同志有一次向我了解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询问到各地出版人队伍的状况,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状况。当听到各地出版战线的“一把手”有不少是党政干部从其他岗位上转岗而来时,他非常感慨。他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从事出版管理的同志都是行家里手,像国家出版总署的胡愈之同志、徐伯昕同志等,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罗竹风同志、宋原放同志等,都是有几十年经验的一流的出版家。他觉得从事出版管理的“一把手”,应该更多地从出版界内部产生。让党内的内行人来管理专业性、政治性比较强的部门,是我们党多年来在文化领域的成功经验,应该坚持。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了,我们应该比建国初期更有条件做到这一点。他说,如果以后有机会,要把这个意见向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认真地反映一下。 

  在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汪道涵同志是我终生难忘的智者。他对图书那么热爱,对出版那么熟悉,对出版的规律认识得那么深刻,对出版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那么重视,都让我受益匪浅。回想起来,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水长思泽惠,山高忆德风”,他对于我个人的帮助,对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帮助,令我永远不会忘记。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