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上海市原市长汪道涵因患癌症于2005年12月24日7时逝世,享年90岁,两岸各界人士扼腕。
汪道涵1915年生于安徽嘉山,1933年l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新四军四支队、五支队。1940年后任淮南嘉山县县长、县委书记,淮南行署副主任,淮南津浦路东专员公署专员,淮南地委财经部部长、行署副主任。1945年后任苏皖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建设厅副厅长,华中军区、山东军区军工部部长、政委,胶东区行署代主任,安徽省财办主任。1949年后任杭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兼财经部部长,浙江省财办副主任、省财政厅厅长兼商业厅厅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1952年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1978年后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1985年后任上海市政府顾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1991年12月起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是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当选为中顾委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汪道涵同志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奋斗了70多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财政、工业等战线工作,为我国机械工业和对外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上海主持市政府工作后,在市委领导下,主持制定了《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等一系列事关上海重大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先行提出了浦东开发、申办世博会、建设航运中心等重要主张和意见,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道涵同志关心台湾问题,致力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991年12月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努力贯彻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等分裂活动。他关心和热爱台湾同胞,广泛联系主张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台独”的台湾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1993年4月,汪道涵同志受权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领导人辜振甫举行会谈,实现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公开接触商谈,标志着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进展,并推动了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1998年10月,汪道涵同志再次与海基会领导人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汪道涵同志为推动两岸谈判进程、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主打推荐 1、《当代世界工商企业名录:中国台湾卷》,汪道涵/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出版。
2、《海峡风云:大型系列专题片 》,汪道涵/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出版。
深入读本 1、《“一国两制”与海峡两岸关系》,张同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探讨》,李家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出版。
延伸读本 1、《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经济关系走向与对策》,李非/著,九州出版社,2002年出版。
2、《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走向》,黄绍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3、《海峡两岸关系概论》,余克礼/著,武汉出版社,1998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