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的连环画,怎么也绕不过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那个年代,他的《山乡巨变》是无数“小朋友”临摹的范本。如今已是84岁高龄的贺友直,多年蛰伏在巨鹿路上,仅40多平方米的斗室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10月1日,他的画展“360行看老上海风情”即将在金茂大厦开幕。届时,他也将为新书《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签售。在他那光秃秃的脑袋里贮存了半个多世纪的旧上海世相,将一一抖落给今天的“小朋友”看:啥是“赶猪猡”?啥是“康白度”?啥是“包饭作”?啥是“燕子巢”? 精神矍铄的贺老亲自下楼开门迎客,为自己的展览“预热”,讲了许多“老小孩”的“天真话”。
张氏上河图之亚也
贺老的“360行”系列的第一幅“老酒店”,原本出现在《漫画世界》杂志里。待到他画到第90幅时,《漫画世界》无疾而终,而此时,贺老距离原先100幅的目标,仅一步之遥。这90个旧上海的各色行当与店铺,已是蔚然大观。后来他又作一幅《申江风情录——小街世相》长卷,被艺评家冯其庸赞为“张氏上河图之亚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后,民俗画一派中,便以《小街世相》为魁首了。“这里画的,虽然都是自己亲见过的,但有的比较明白,有的仅只看过一眼,有的只凭一点印象,则不甚了了,所以,画的有些比较靠得住,有的就经不起推敲,有的就难免瞎画了。” 有人当面对贺老提出他画的“舞女大班”是“瞎画”,贺老笑笑说:“我是从来没进过舞厅咯。我就是听到舞厅里厢‘蓬拆拆,蓬拆拆’,就两只手攀牢窗沿,引体向上往里头瞄。里头咭隆咚,根本勿晓得里头在做啥。”但“舞女大班”又是旧上海360行里,必不可缺的。 前两年,程乃珊作《上海fashion》,力邀贺老一同参与。贺老应承下来,却要对程乃珊把话说明白:“侬咯生活和我咯生活,完全勿一样。侬写咯都是吃大餐、老克腊。我要画,肯定要跳脱出侬原来咯文字。”从来没有见过中上层生活的贺老,倒是一直见证了底层百姓的生活,“路有冻死骨”是亲眼所见,“朱门酒肉臭”便只好“瞎画”了。
一听到“大家”就头大
四方媒体风闻贺老开展览,纷纷邀约采访。贺老一一回绝,其中便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大家”栏目。“我一听到‘大家’这两个字,头也大了。中国真正咯大家,没几个人嘛。”贺老大大方方地称自己只有小学文凭,“所谓‘大家’是开创一种派,一种观念与画法,并且影响几代人的。我们只是从事艺术工作,要成为艺术家,勿容易咯。”在他心目中,张乐平是“大家”,卓别林是“大家”,自己只是一个匠人和俗人。艺评家谢春彦开贺老的玩笑,称他“没文化”,这个堂堂中央美院的教授,倒也开开心心地承认了。
混口饭吃,算来,算来
“老上海好画,新上海我画勿来。”人人期待贺老能出山画新上海的360行。“对新生事物,我一窍勿通,我连手机都用不来。现在我也基本上勿出门,和社会勿发生关系咯。这哪能画法啦?”贺老的“旧上海360行”至今仍有“讽古喻今”的作用,只是“运动”经历多了,贺老便手下留了情。 今年,贺老身体不太好,假借《申》报公开宣布:“我现在到了‘想勿出,也画勿好’的地步了。”这次在金茂办展览,才总算让他跨出了家门。他任性地说:“现在要是有人打电话寻我,要是勿认得,没来往的,统统一记头挂脱。伊要骂,让伊骂好来,反正我已经挂脱了,听勿到。”这是躲清净,倒不是耍大牌。 前阵子,有新闻称贺老的两幅“原稿”各拍卖出1.8万。贺老跑去出版社查,发现原稿安安静静地躺着,纹丝未动,心想原来拍出去的是赝品。义愤填膺的老兄弟要帮贺老联系媒体,以正视听。却被他婉言谢绝:“假冒咯人也是混口饭吃,算来,算来。”一转手,贺老把无数手稿尽数交给了上海美术馆。朋友看了肉疼,敲起计算器,盘算着贺老到底交出去了多少房子、多少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