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店受到冲击 网购打折挑战图书定价

    跳楼价、送货上门、信用卡支付等等,电子商务正在加速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在网民眼中,网络书店是一个不落幕的购书天堂;在商家看来,网上书店,一个不需要任何店面的24小时书城更是“钱”途似锦。

“8折以上的书不买”
  当传统的购物方式渐渐不能适应日益繁忙的社会生活时,拥有畅游能力的互联网销售便渗透进生活,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已经习以为常,网络购书则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新书。

  经常光顾网上书店的人都知道,网上买书不仅便捷,价格便宜更是吸引人。随便打开一个大型网络书店,满目的“5折、6折、7折”、“当即省××元”等诱人的闪屏就在向你热情地招手。虽然在北京金台路图书批发城等处,图书的价格也能低至七八折,但对于摸不到门道的读者而言,去批发市场费时又费力。

  在北京,最坚守图书价格的莫过于北京图书大厦了。在那里,很多正在看书的读者向记者表示了对“打折新书”的向往。“为什么这里从不打折呀,网上打折的也是正版书,人家还送货上门呢。”还有一些读者则明确表示,买书就要买打折的。“最近两年书越来越贵了,而且太多。来趟书店不见得能找到什么好书,上网看看倒是很方便的,还可以看见其他人对书籍的评论。”正在翻书的大学生王小姐告诉记者,周末自己会到书店来看一天书,但买书一般会选择网站或者特价书市,“现在新书一出来网站就能打8折了,有时还能有新书纪念品,所以8折以上的书我根本不会考虑。”在二层,一位一边翻书一边记录的中年人告诉记者:“我特别爱买书。现在女儿不让我在书店买了,说网站能便宜不少呢。这不,她让我把喜欢的书的书名和出版社抄下来,帮我在网上买。”

  网络购书相对网上购买其他物品来说,风险相对较低,所以网上书城近年来发展迅猛。在网上,记者看到网友总结的“网上购书几大理由”:一,网上书店库存量大,各行各业的读者都可以在这里各取所需。二,最大限度地沟通了城市和乡村,解决了图书供应的“城乡差别”。三,24小时服务读者,随时可以浏览或买书。四,省时省力,闭门家中坐,书从“网”上来。五,功能强大的信息查询系统,可以迅速找到所需图书,省得在书店里找得汗流浃背。六,物美价廉。七,可以参考图书点评和读者交流感想的空间。

传统书店受到冲击
  调查显示:目前,每月至少去一次书店的人只有10%左右,而每月至少买一本书的人却超过30%。图书的多元化销售正在削弱传统书店的势力范围,这其中,网络书店的兴起吸引了大部分年轻读者。

  对于书店而言,每年的8月至10月是全年售书的“黄金期”,暑假、开学、“十一”都是购书的高潮期。如果没有抓住机会,那么全年的销售额就基本没希望了。在网络书店价格方面的绝对优势下,近日,北京海淀区两家大型书店相继搞起了价格大战。

    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分别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苏州街的东西两侧,相隔不过百米,都是拥有二三十万种图书的超大型零售书店。有人形容,此次价格战,犹如两艘巨舰迎头相撞。“全场7.5折”,“全场7折”,京城图书零售业的新低价格一再被打破。尽管书店的负责人表示:“7折已经没有利润了。”但读者却表示:“如果打这么低的折扣,书店还能坚持,那就说明书价不合理,就应该打折。”

    有人预计,如果两大书店价格战持续下去,中关村乃至北京地区的很多书店为了生存,都有可能被迫卷入打折浪潮。全都打折,市场短期内被调整到均衡状态,但事实上,打折风起,也有可能彻底改变出版业的图书定价规则。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场价格战迟早会来,它实际上凸现了近年来实力壮大的新渠道对传统的书店在价格和人流等各方面的冲击。网络书店依靠灵活的机制、优质的服务不断蚕食着新华书店等国有书业的市场份额,其实力不容小觑。而传统书店等为了保住优势地位,也在不断改革。可以说,传统书店的每一次改革、每一点进步,都和目前的竞争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说,竞争是双赢,对于提升中国书业的素质大有好处。

买的方便还要买的安全
在线购书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对象和便捷的购买方式,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但是,《中国图书行业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售书网站并不向用户提供隐私公告。当购买者在线填写个人信息下单买书时,有时会出现银行卡密码被盗或者被短信骚扰的情况。而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什么个人信息被收集了,更不知道这些信息将如何保存,有何用途。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