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韩国强:电子杂志收入点很多。创意制作是一块,广告是一块,内容的增值和渠道的增值,都可以产生收入。我判断,真正要形成盈利的良性市场,大概还需要一年时间。 记者:万众现在盈利情况如何? 韩国强:照目前的进程,预计到明年初可以收支平衡,争取明年年内盈利。 记者:我在一个网站看到一个关于万众即将歇业的传闻。这是怎么回事? 韩国强:近来,外部对万众有种种传言,系前段时间,万众改变广告经营模式所致,我们原有的经营团队在经验上、观念上可能还准备不足。由于大家都是传统媒体出身,对新媒体,缺乏认识。所以管理层决定由自营改为代理。确定几家有意向的,还在谈。 记者:新媒体应该需要有什么样的观念? 韩国强: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与传统纸媒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受众人群、阅读行为、接受心理,以及市场接受度、市场对新媒体的价值判断、投放技术等等都完全不同。 记者:听说万众目前调整队伍是为了准备赴海外上市? 韩国强:目前万众在进行调整,主要是股本结构上会有一些动作。其它也会涉及一些产品的微调。 记者:上市对公司下一步会有什么影响? 韩国强:今后,万众在盈利能力和业务链条上都会变得更强,可以说摆脱创业期,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投资方也会有新的资源注入到万众。涉及到资本层面的话题,我没被授权发布,现在是电子杂志行业的敏感期,请原谅。 记者:做电子杂志与做传统杂志有什么不同? 韩国强:完全不同。电子杂志因为元素太复杂,包括音视频、FLASH、动漫、文字,所以制作技法非传统媒体可比。要做好非常难,需要综合素质。创意、包装、制作、渠道等整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整合性的服务。其中,万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的内容团队。我们最好的杂志,包括毒酷、MD、水银、钥匙孔等一大批。后来渐渐模版化了,创意部分减弱了。 记者:你从传统媒体转做新媒体,觉得原来的传统经验能派上多少用场,或者原有经验可能是一种阻碍? 韩国强:没有。我这个人天生就对所有内容形态感兴趣。没有框框,我的团队成员也是如此。我想,我的团队不是媒体的匠人,他们本身是艺术家。 记者:但是你刚才说的模版化趋势已经出来了。如何避免艺术家被机械化? 韩国强:是的,这个问题很好。我现在认为,模版化不是方向。以后竞争门槛主要还在内容,而电子杂志的内容本身,视觉和创意能力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模版化是与这个方向背道而驰的。 记者:现在阅读电子杂志,需要下载不同电子阅读器,这让人感觉很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韩国强:万众一直在努力摆脱阅读器壁垒的限制。所以推出在线版,不需要下载安装阅读器就可以阅读电子杂志。当然会影响表现效果。因为在线版不能使文件过大。另外一边下载一边阅读,所以翻页过快可能造成页面迟滞。 记者:会不会未来有一个IT巨头跳出来对阅读器“一统江湖”。比如微软? 韩国强:有可能。大而全的阅读器是可能的。 记者:万众有没有这方面的追求? 韩国强:技术上万众追求稳定,目前还没有这方面考虑。我们肯定是侧重内容。 记者:与传统媒体相比,电子杂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韩国强:包括多媒体集成能力以及边际成本超低等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它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刊号,也没有纸张成本,发行成本更是低。 记者:新闻出版局会不会要求这些杂志“上牌”? 韩国强:当然,听说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由于尚未出台,政策内容目前还不太清晰。但肯定是会对电子杂志设置规则,特别是准入和内容上强化管理。 记者:现在国内电子杂志发展情况如何?据说有3000多家电子杂志? 韩国强:没有这么多,大概有1000至2000种吧。其中不少是生生灭灭,出几期就停掉的。真正稳定的品牌,不会超过200种;200种稳定的品牌里,真正有质量的,不会超过20种;有质量,同时能形成品牌忠诚度的,不会超过四、五种。 记者:这么说市场泡沫很大? 韩国强:至少90%以上是泡沫,可能还不止。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做电子杂志门槛低、从业人员差参不齐、行业由VC拉动、带有天然的浮躁等因素造成。不过,我估计年底开始就要挤泡沫了。这是市场本身的动作。 记者:传统媒体受电子杂志影响如何?你曾在博客说10年后东方书报亭可能消失。 韩国强:现在还看不出有冲击。未来如何,也很难判断。但新媒体冲击传统媒体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必然在产业链的重组中退至上游,变成“矿工”。 记者:这个退居的过程会不会也是传统媒体大面积死亡的过程? 韩国强:不是死亡,是转型,专门负责内容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