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女生”:销量超韩寒郭敬明可爱淘总和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妮子的图书销量竟然超过了205万册!超过了同期韩寒郭敬明、可爱淘实际销售作品的总和。她叫郭妮。

  18日,为了庆祝这位“亿元女生”首战告捷,在本市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一手发掘和打造了“亿元女生”的聚星中文网总经理路金波在发布会上披露,郭妮今年图书销售目标将冲刺500万册,销售码洋力破1.2亿,勇夺中国第一。他的说法立即引来了所有记者的当场质疑:如此销售目标是否是痴人说梦?
  
质疑:一场虚幻的数字游戏  早在今年1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贝塔斯曼书友会、榕树下和聚星中文网就联手发布了希望打造“亿元女生”的计划。这条新闻立即引来了许多媒体和出版人的质疑。尽管大家对如今虚假数字充斥出版界的见惯不惊,但是,这个数字还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就如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当主办方为205万的发行量举行庆祝仪式时,台下仍有记者在嘀咕,是不是搞错了,点错了小数点?对此质疑,路金波本人表示:“我们坚持用数据说话。”他说,今年上半年,总共推出郭妮的小说《麻雀要革命》(1、2)和《天使街23号》(1、2、3)以及《恶魔的法则》等6本书,几乎每本的发行量都在40万册左右,而即便是这一数字也不是完全统计。他告诉记者,因为郭妮的书不仅通过新华书店、民营书店等发行渠道发行,更大量的还是集中于书报亭、礼品店、零食店以及校门口的租书摊等,所以其发行量可能被远远低估。随即,路金波宣布了郭妮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战绩205万册,胜过了韩寒的《一座城池》(57万册),安妮宝贝的《莲花》(47万册),也超过了上下加起来超过100万册的余华的《兄弟》,甚至比半年中《哈利·波特》在中国的销量还高。
 
   然而,记者从上海书城方面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却和路金波的说法完全不符。记者了解到郭妮几部系列作品的销售量:今年上半年,《天使街23号》(1、2、3)和《麻雀要革命》(1、2)分别只卖出了650本和400本,7月10日新进的《恶魔的法则》(1)卖出96本,总计1046本。这一数据,对一个80后写手来说,也许不算很少,但是对于一个号称在半年内创下了205万巨额销量的作者来说,多少显得有些不成比例。记者随后又从季风书店了解到,郭妮的作品与同为“80后”的韩寒郭敬明等人的作品相比,其销售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创下了如此“奇迹”,甚至被人捧为“中国青春文艺第一人”的郭妮,究竟在她的同龄人中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记者昨天还就此采访了同为“80后”的一批作家,但遗憾的是,包括韩寒、张悦然在内的多数人都表示,从未听说过她,也对她的作品不了解。
  
三大疑点  照路金波的说法,郭妮一天的写作时间是16个小时,日写作字数约1.5~2万字。生产速度原先是每月一本,现决定提高到每月两本。如此惊人的速度,让人不禁怀疑,这是写作呢,还是流水线上的生产?难怪有人对这样的创作速度表示极度怀疑,甚至有记者直接发问,郭妮的背后是否有枪手代笔?这样的抢手是不是一群?

  路金波极力否认了枪手一说,但他承认,“郭妮身边的确是有一个团体在帮助她,但只是属于助手性质。这个团体在郭妮写每一本书之前都会帮助她整理素材,这些素材主要来自读者来信,然后帮她整理出一个约为两、三千字的提纲。但是写作完全是郭妮自己来写,不存在枪手代笔的情况。”

  同时,对于在郭妮简历中,始终不肯公布的学历问题,路金波也给出了回答,“我希望能尊重郭妮本人的意愿,不方便说出具体的学校。只能说,她毕业于一所艺术学校。”

  一些细心读过郭妮作品的读者,觉得其中不少情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不少故事,曾经出现在某部日本或韩国的小说里,只是改了主人公名字,或者书名。这样的做法是否有抄袭嫌疑?

  对此,路金波说:“在郭妮作品中的确有和日韩的一些作品似曾相识的地方,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类型化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就像许多偶像剧的情节相同一样。我们的市场定位是以10—18岁的少女为主,这个年龄少女的梦基本也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只能尽量做到避免重复,但这样的重复不代表抄袭。”

  曾有人披露,郭妮的书卖得火,主要是买书附赠的礼品很多。果然,昨天当记者打开包装精致的《恶魔的法则1》一书时,发现了很多礼品,包罗小贴纸、书签、卡片、小册子等等。一本25元的书居然能获赠这么多礼物,似乎还从未遭遇过。

  难道郭妮的书卖得好,全靠礼品开道?对此一说,路金波的回答是:“随书附赠的小礼品对于郭妮书的畅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本25元的书,成本8元,而礼品基本占了成本价的一半,这是我们吸引读者的一种手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