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收到“新浪第三届原创文学大奖赛颁奖典礼”终审评委名单,白烨的名字醒目地列在第一个。
立即拨电话过去:“白烨真的会来么?
今年 3月,白烨的一篇《论 80后的现状与未来》引起韩寒在博客上恶意反击。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之后,白烨突然关闭手机,销声匿迹。之后陆天明、高晓松等若干名人被卷入“白韩之争”。论战越来越激烈,而白烨依旧不发一言。
6月 5日,颁奖典礼现场,白烨现身北京颁奖典礼现场,“文坛”两字一脱口,立即更正:“不说文坛吧,还是说文学圈好了。”
“你不会又是为这事来的吧?”
下午2点半,颁奖典礼即将开始。
会场中的嘉宾席齐刷刷占足三排,嘉宾名单中有海岩、刘震云、张抗抗、虹影、郑渊洁……白烨的位置在第三排的正中,作为本次大赛的终审评委,他负责敲下最后那一锤“定音”。
记者们被带入会议室等候采访。颁奖典礼之前,组委会安排白烨和张抗抗带领本次大赛的双状元楚晴和林千羽率先接受采访。
不一会儿,着蓝色衬衫的白烨跟着张抗抗和两位小作者进入房间。
记者亮明身份,白烨立即神色为难:“啊呀……一听你的声音我就很紧张啊……你不会又是为这事来的吧?”
那边厢,主持人道:“白烨老师和张抗抗老师带着两位小作者进入会场……”话音未落,张抗抗突然抢过话头,“先更正一下,我们不是‘带’他们入场,不存在‘带’的问题,事实上,我们都是‘跟’着他们进来的。”
白烨在一边笑了笑。
“让我抽根烟” 趁活动开始前,再次挤到白烨身边,递上名片。
白烨又开始笑,语气无奈,“我真是没办法,不是故意躲你的,实在是要采访的人太多了。”
因为“白韩之争”,那时白烨每天都会接到数十家媒体的采访电话,他只能关掉手机。然而,行踪仍然被记者摸得一清二楚。有一回去东北散心,才坐下来,对面一位陌生人就亮出身份,“我是××报记者”。躲都躲不开。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精神都出现了问题,每天被各种电话追着问。任何工作都做不好,就想找个地方躲起来,不见任何人。”
“为什么不站出来解释一下呢?”
“解释不清啊!我跟他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对话,解释一句就要多回答十句,你说怎么办?”
沉默。“我去抽根烟,憋得慌。”白烨从包里掏出一盒烟,向外走去。
“刚开始,我怎么都看不懂” 颁奖典礼开始,“武侠奇幻科幻类”、“青春校园类”、“推理恐怖悬疑类”、“言情类”以及“历史军事战争类”等类别各推出盟主一名。盟主中,又决出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
名单中,《逍遥·圣战传说》的作者、状元之一的林千羽只有19岁,而《挽云歌》的作者、与林千羽并列状元的楚晴生于1983年。“80后”
作者在这次比赛中全面获胜。“刚开始看这些作品,我怎么都看不懂。语言啊、风格啊,都跟我所熟悉的传统文学作品不一样。后来我想明白了,索性以看通俗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一下看得很清楚。”面对身边突然冒出的这个庞大群体,曾经被他们推到风口浪尖上的白烨显出一丝老态。
“您觉得这种变化好不好呢?”
“两种风格吧。”又是不置可否。
“新文学” 白烨作为终审评委上台发言。讲话的重点,与本次大赛的理念一致——“打造高水平通俗文学,推进原创新人创作”。他说,本届大赛与前两届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两届的作品还没有脱离传统小说的模式,而这次,则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全面分离,开始自立门户,具有网络小说和通俗小说的特点。原先适用于传统期刊文学的一些评判价值都不适用于这些新文学,这类作品大凡流畅、读来令人愉快,符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郭敬明的文字很好” 典礼结束后,记者请白烨评价几位当红的“80后”作者的文字。
白烨说,他比较喜欢郭敬明的文字,“那里面有一些很恰当的形容,会带给我惊喜。”而去年在网络很火的《草样年华》,白烨认为,里面写了一些为同龄人所喜欢的特别鲜活的东西,非常贴近读者生活,所以会大热。但要说厚重的思想性以及深度,还略显单薄,是典型的网络小说。
“那么韩寒的呢?”记者追问。
“这个,我还是不评价了吧。”白烨避开话头,低头点燃一支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