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公开的日记中,按照一般对私人日记的处理,蒋介石日记中一些涉及个人隐私、在世的他人的一些信息也被胡佛研究所做了相应的处理。张海鹏告诉记者,在他们阅读日记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日记中的一些字、词句或者段落被黑色的字条贴住。他猜想这些被贴住的内容可能就是涉及隐私的内容,“这些被拿掉的内容其实特别少。”有消息称,这些被拿掉的内容,蒋家后人表示有可能在三十年以后对外公开。
史实披露
蒋介石曾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张海鹏介绍,在1923年的日记中,蒋介石记录了自己受孙中山委托前往苏联访问。在访问期间,蒋介石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书,比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经济学说等。而在1925年和1926年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虽然在忙于两次东征,带领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和陈炯明打仗,但他也在忙中抽空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同时,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中,孙中山还邀请苏联的顾问帮助蒋介石。张海鹏表示,从这些日记都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最初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并不是排斥的。
“这种转变应该是发生在1927年。从日记中可以看出,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就在日记中有骂共产党的语言。在此后的日记中也再看不到他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张海鹏说。
专家认为,这些日记正好可以提供给学者研究蒋介石思想如何转变,如何从对共产党有好感到后来反共。除此之外,张海鹏还透露,在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其实最初势力很小,职位也不高。他和汪精卫之间有非常大的矛盾。而且日记中还反映出蒋介石是一个权力欲特别强的人。
专家解读
据了解,蒋介石的日记除保有原件外,还有其老师毛思成等人根据蒋介石日记手稿所作的抄录。“这些抄录的日记分别保存在内地和台湾。”张海鹏说,这些摘抄的日记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而是按照日记内容分成了不同的类别,相当于日记类抄。“这些日记类抄和日记原稿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日记类抄作过一些修改和润色。”
此外,内地保存的日记抄录为根据1919年至1926年的日记编成的《蒋介石类抄》,而台湾保有的则为1926年和1943年的日记摘抄。而1943年之后的日记只保有原稿一份,而这些原稿则都暂存于胡佛研究所。
这些日记的公开有怎样的价值?张海鹏认为,这些原始的蒋介石日记对于研究蒋介石本人的思想发展有一定意义。“在中国近代这个发生巨变的年代里,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的一代领导人,他内心成长和思想的变化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而这些日记正好给予了我们研究的一个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