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关心流行趋势,只关心自己的书 新京报:2005年的时候,金石堂排行榜有了变化,常年在榜的吴淡如、吴若权、幾米、刘墉通通下榜了。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吴淡如:我大约连续10年都被评为台湾金石堂书局最受欢迎女作家第一名,我根本不在乎这个排行榜。去年最畅销的可能是明星出的美容书,而我没有一篇文章是没有观点的。你对我有一个错误假设,以为我会关心流行趋势,其实我只关心自己的书。我只是一个作者,这个问题应该访问文化趋势批评家,虽然我觉得批评家都是二流作家。
新京报:有没有人质疑你们的作品是快餐文化?
吴淡如:我遭受的攻击简直太多了,诸如说我“阅读轻薄短小化”之类。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我有一句话是:“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老师在台上问:“国父说人生以什么为目的?”同学们都回答“以快乐为目的”。有朋友说我教坏了青少年,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的人生挫折多到我已经什么都不怕了。
从我二十出头开始写小说,就有人说是出版社老板看到一个女生清秀就问她会不会写小说。我开始做节目的时候,文坛老作家开始骂我,文人当艺人简直不成体统。我认为,难道要像你逛超级市场一样,我得告诉你我是猪肉还是罐头吗?
赞美王安忆和棉棉的勇气 新京报:你5年前曾经在广东出版过图书,但似乎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吴淡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拿了5万本的预付款。台湾给我的第一版版税大约是40万元人民币,我不能说内地市场对我来说微不足道,但就商言商地说,台湾才是我的主要市场,我也在跟内地的出版机构谈合作,但我觉得我不必推广,大家爱看就看吧,从网络上看我的书我也很开心。余秋雨曾经说因为盗版太多,所以他不写了。我跟他说你这样是不是划不来?为了你最恨的盗版牺牲你最爱的东西。
新京报:台湾的读者毕竟只有2000多万人,你现在还不在乎内地图书市场?
吴淡如:我认为内地读者还没有赶上我的精神。现在我来内地做节目说明大家想听不一样的声音,我相信我的书在内地有一天也会畅销。我刚刚和陕西一家出版社签约,他们要出古典文学系列丛书,很奇怪地要出我很早以前写的《吴淡如新说红楼梦》。
新京报:你比较欣赏内地哪些作家的书?
吴淡如:目前两岸年轻人的想法是有距离的,内地风行的作家在台湾是没有名气的,我们看到的还是王安忆那一代作家的作品,我喜欢余秋雨的书,还很喜欢王安忆、棉棉的书,虽然她们的文笔和故事未必好,但我可以看到作者的真性情,我赞美她们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