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茅盾、丁玲、沈从文的雕像从北京运抵广州;艾青、萧军、姚雪垠、叶君健的书房原物再现;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冰心、丁玲、萧乾、胡风、臧克家、孙犁等10位文学大师的2212张生活照片及著作书影图片,967种著作版本和研究资料近在眼前……一场名为“20世纪文学大师风采展暨走近茅盾文学奖展”于12月16日至31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免费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学展。
这场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合作主办的展览在广州市民中掀起了不小的文学热潮,在展厅的留言册上,“感动”成为主题词。据当地媒体称,开展短短几天,广州刮起了一股“文学大师旋风”。
大量手稿实物为首次展出 除了广州市委领导和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还有冰心之女吴青、沈从文之子沈龙朱及广州知名作家等400余人出席了16日的开幕式。
此次展出的展物包括:10位文学大师的生平资料、手稿及生活照、著作书影图片2212张,著作版本和研究资料967种,手稿、书信、实物287件,9位作家的录像片影音资料,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的声音唱片等等,均选自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
据文学馆展览交流部主任唐文一介绍,有大量的原始手稿和实物都是第一次在国内展出,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运送时用了40多个大箱,除雇用了专门的运输公司,还对文物投了保险。
对本次展出的10位作家的选取标准,唐文一说:“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作家的文学贡献够大,现代文学馆的馆藏资料够丰富,该作家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够高。这次所选的10位作家都称得上是大师级人物,且文学馆都曾为他们办过个展。”
至于有网友和媒体提的为什么大师展中没有鲁迅和郭沫若,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解释说,这两位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但前者早就有鲁迅博物馆,后者也有独立的纪念馆,所以此次不再列位其中。
文字说明就有15万字 对这场筹备了近半年的超大型文学大师展,合作方广州宣传部特意停掉所有展出为大师展开道。展览分5个展馆陈列布置,占地4000多平方米。前4个展馆为《大师风采展》,第一展馆最大,展出内容是巴金、茅盾、老舍、沈从文;第二展馆为冰心、丁玲、萧乾;第三展馆为胡风、臧克家;第四展馆为孙犁;第五个展馆为《走近茅盾文学奖展》。
步入展厅大门,巴金、茅盾的仿钢雕像迎面而立,近千平方米的大厅壁橱内依生平经历为序,一块块展板上是精挑细选出的各期照片及相关文字,而紧临展板的条几上摆放着的则是大师的生活用品、书信、手稿、各时期作品的不同版本。
唐文一说,10位大师的文字说明部分就花了他们两个月时间,昼夜加班才完成了将近15万字的“解说词”,他们的原则是本着普通教育的目的,不做过多评价,争取用最客观的语言让年轻一代了解这些大师们的生平足迹和理想追求轨迹。
艾青、萧军、姚雪垠、叶君健的书房也陈列在第一展区,老旧的书桌、窄小的书柜、生了锈迹的小闹钟、未成完的作品静静地放在那儿,一切似乎都静止在了某个时刻。
其中萧军的书房共陈列其生前书房内文物37件。由于萧军爱好收藏,书房内摆满了画作、古玩、乐器。其中,裘沙所绘鲁迅铅笔画像是萧军心爱之物,长年摆于案头。书房内收藏的端砚也是一宝。此端砚上有纪昀、钱大昕等人的铭文,下端有萧军题字,堪称珍贵。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日式古筝,据说是萧军的女儿偶然购得,萧军将其命名为“惊鸿”,并赋诗作纪念,由女婿将诗镌刻于筝背。据了解,萧军从1949年起一直使用这个书房,大多作品均出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