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绪论第一编 拓荒期(1895-1931)第一章 从杂耍到艺术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与电影传入中国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萌芽第三节 从杂耍到艺术第四节 有声电影的出现第二章 初期理论建设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地位第二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理论第二编 探索期(成熟期)(1931-1949)第一章 在探索中发展第一节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第二节&nb
编者的话绪论第一编 拓荒期(1895-1931)第一章 从杂耍到艺术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与电影传入中国第二节 中国电影的萌芽第三节 从杂耍到艺术第四节 有声电影的出现第二章 初期理论建设第一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地位第二节 中国早期电影的“影戏”理论第二编 探索期(成熟期)(1931-1949)第一章 在探索中发展第一节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电影(1937-1945)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1945-1959)第二章 与实践同步前进的理论构建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及电影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第三节 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第四节 电影理论的日渐完善和系统化第三编 发展期(1949-1966)第一章 “十七年电影”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初创成果第二节 曲折的发展第二章 电影理论的发展第一节 导表演艺术的发展第二节 文学名著改编的得与失第三节 不懈探索中的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第四编 停滞期(1966-1976) 第一章 在荒谬的“三突出”创作理念网罩下第一节 《纪要》对中国电影的否定第二章 故事片的创作第一节 难能可贵的收获第二节 “反走资派”影片第三节 “文革”电影留给后人的思考第五编 复苏期(1976-1984)第一章 复苏的过程第一节 徘徊期(1976-1978)第二节 历史性的转折(1979年)第三节 全面复苏 阔步前进(1980-1983)第二章 承上启下的理论构建第一节 关于电影本体的理论探索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第六编 繁荣期(1984-2003)第一章 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一节 “第四代”的新阶段创作第二节 “第五代”的崛起第三节 “新生代”的探索第四节 发展中的电视电影第二章 电影理论和创作的多元化倾向第一节 电影创作的主旋律与多元化第二节 电影的民族化与全球化第三节 “冯小刚”现象与电影的商业化第四节 独立制片对电影发展的影响结语参考书目附录:中国电影奖项一览表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