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王朝案例二

建议讨论的问题
    1.秦为何能完成统一的任务?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秦帝国迅速崩溃的启示。
    4.汉王朝独尊儒术的作用。

    案例描述
    兴奋中的师生
    在过去的一年的教学中,刘老师和他的学生已达成了极其默契的合作。在刘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电脑水平大为长进,他们可以自如地上网查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编辑小报。这一回,他们根据刘老师的布置,纷纷寻找秦、汉两王朝的资料,其中有长城、兵马俑、马踏飞燕、马王堆的帛王等。
    刘老师也很兴奋,因为他去过几次西安,对秦汉这一段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次他精心制作了课件,还准备给学生看一些他亲自拍的录像、照片。

    展示才华
    随着铃声的响起,师生们很快进入角色,在简要的复习后,大家进入了正题。首先是小报交流,学生将他们网上收集的文字、图片制成小报,互相传阅。“电脑高手”小鹤给大家看了自己做的秦灭六国的FLASH动画。“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看着其他同学佩服的目光,小鹤笑了。
    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发言只能到此。接着,刘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旧中国国七雄中只有秦才能完成统一大业?
    一阵讨论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是商秧变法使秦最早确立了封建制度;也有人说,是秦国采取合纵、联横的正确战略战术;还有人说,是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的粮食。
    在肯定了这些说法后,刘老师向大家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形图,问:“你们能找到秦所在的位置吗?”祖国的三级阶段状地势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这时,大屏幕上播放了刘老师自己拍的一段录像。录像从郑州拍起,一路拍起西安。同学们发现,火车开出郑州后,窗外景观完全变了,原来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黄土坡、一座座桥、一条条隧道,就连火车机车也变成了电力机车。当火车进入陕西省后,学生们的眼睛张得更大了,他们看到了险峻的华山,为夕阳下的华山所陶醉,快到西安站时,细心的同学发现,地势又平坦了许多。“噢!原来……”班上号称“地理专家”的小哲边看中国地形图边喊:“秦与六国间有道天然的屏障,秦进可攻,退可守,六国拿它没办法。”刘老师这时乐了,在大家的努力下,地理线索找着了。

    以史为鉴
    在简短的总结后,刘老师概括总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后,政治上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长城、辅驰道、挖灵渠。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在讨论中,小豪说:“假如我是皇帝,我要搞仁政,善待我的臣民。”刘老师问小豪为什么,他回答:“因为秦始皇并没使他的王朝延续千世万代,秦朝只存在了十多年。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统治太残暴,官逼民反。”在介绍秦残暴统治的几个史实之后,刘老师提出了新的论题:秦王朝迅速崩溃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刘老师谈到了汉王朝。汉朝前期就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在继承秦朝制度的同时,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很快就恢复了经济。到了汉武帝时期,终于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比较历史现象
    接着刘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汉武帝时的疆域,强调从公元前60年开始,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控制。然后问大家:“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简要谈了儒家的主要思想和独尊儒术的原因后,刘老师又提出:“请你把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比较一下,能不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大家一起分析二者的目的与后果,最终认为,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让他们变成封建君主制度下的顺民。于是,大家又得出一个结论:在同一历史本质下,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历史现象。

    案例反馈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这门新课程有很大的热情,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各种传媒找到需要的知识。所以教师应着重教会他们探索新知的方法,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信息技术应与新课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学会用演示文稿展示成果。这将对他们学好这门课产生极大帮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