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经济案的发生,并非是个偶然事件,而是近年来集藏品市场上类似情况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集藏品市场上出现的借贷现象并不少,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这类经济纠纷和经济事件即出现了多起,其中2003年9月份出现的“彩金龙”爆仓事件,是目前在邮币卡市场上已知的最大一起经济纠纷,其案值高达上千万元,因此遭受金钱或财物损失而涉及的人数也逾50人,波及面非常的广。该事件发生的过程,几乎成了“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的母版,至少后者的许多环节与“彩金龙”事件如出一辙。
令人心寒的“彩金龙” “彩金龙”是2001~2003年彩金币市场上的强势品种,在整个彩金币行情中,居于风向标地位。初期运作时庄家得心应手,几乎获得了成功。但是庄家在2003年2月底“彩金龙”创出5500元新高时,没有借市场买气旺盛的良机出局,反而异想天开地准备将“彩金龙”拉高至万元上方,并开始了在5000元上方的高位吸筹。随着抛压蜂拥而来,资金面立刻陷于入不敷出地步,于是只能够利用抵押方式通过典当资金和高利贷资金托盘,半年后则因典当到期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尴尬中,于是在市场中广泛借贷资金和货源补资金漏洞,后期则通过抵押“彩金龙”方式融资。不过,到了9月份随兑现日期来临,债主纷纷上门催讨,庄家自觉难以过关,即只好采取逃之夭夭的办法赖账。
虽然“彩金龙”爆仓事件因庄家的出走而至今难以解决,而且目前已处于不了了之的状态,但从整个过程分析,当时的庄家也是以提供“彩金龙”作为抵押借贷大量资金,或直接以每月3分至6分高利贷款,借得大量资金在市场上炒作金币。其中的情节与此后发生的“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抵押-借钱-崩盘-案发,几乎是演绎着如出一辙的步调,仅是品种不同、规模不同而已,但结果却并无二致。
应该说,“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崩盘离“彩金龙”爆仓事件发生仅15个多月时间,许多人对后者尚记忆犹新,却仍然出现了一些投资者重蹈覆辙的情况,这多少让人感到费解。唯一的解释就是在集藏品市场上已出现了一定的投机氛围,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心术不正者铤而走险,而上当受骗者也在超出常规利润的高利贷诱惑下钻入了圈套。
并非单个孤立事件 必须指出的是,在近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个别人进入集藏品市场时实力不俗,但经过几年的投机炒作之后,资金已所剩无几,连日常开销都发生困难。但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这些人的经济状况已发生恶化的真实情况,依然轻信以前生意往来的信誉,借钱借物,毫无防范意识,等到某一天此人突然从市场上“蒸发”,则已追悔莫及。如2003年皖籍邮商杨某的失踪,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其5年来在市场上屡战屡输,到了2002年底已难以为继,但是2003年却突然以高出市价大量要货,初期数笔让受骗者赚了不少,然而半个月后以先货后款来拖延付款,暗中高进低出,且交易量不断放大,最终卷了几十万元逃之夭夭。
实际上,就邮票本身而言,作为一种实物交易的集藏品和投资品,根本就谈不上期货交易,尤其是像本案这种价格已严重脱离邮票本身价值的时候,王仁亮继续采用期货抵押的方式来运作,其风险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投资邮票时,应该规避这种蕴含极大风险的投机,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毕竟在近年来的邮市中出现的不少期货生意或抵押行为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而且越是涉及金额大、规模大的品种,发生经济纠纷或经济案件的概率也越大,当事人往往因资不抵债而最终逃逸。因此“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期货抵押案件的出现,无疑为邮票投资者再次敲响了警钟。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世界杯足球赛”三地小全张抵押期货事件看似一个孤立的案件,但实际上类似案件在过去曾经发生过,今后也难保不会再发生,所以大家在面临钱物的借贷与抵押时,应该多长几个心眼,切忌贪图小利而因小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