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古龙

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古龙的名字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光芒四射,分外耀眼。古龙的生命虽然短暂,如流星一般划过长空,转瞬即逝,但他的作品却是恒星一般的引人注目,极尽光华。

  金庸、古龙,孰优孰劣,“金迷”和“古迷”一直争论不休,金庸内力深厚,古龙招式奇诡;金庸作品厚重,古龙作品空灵;金庸作品博大精深,古龙作品奇崛浪漫。有人把金庸和古龙比作诗歌史上的杜甫与李白。杜甫被尊为“诗圣”,其作品通体皆备,深沉凝重,“地负海涵,包罗万汇”(胡应麟评语)。李白号称“诗仙”,奇思异想,天外飞来,警句妙语,匪夷所思。金庸就如同杜甫,古龙就好比李白,可谓是中国武侠史上的双子星座。

  求新求变求突破
  台湾评论家胡正群说:“古龙之前无新派。”他认为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应该从古龙算起,古龙之前的梁羽生、金庸等都没有脱离传统套路。这种观点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和民国年间的旧派武侠小说相比,梁羽生、金庸的作品也在努力地创新、求变,尤其是金庸,更是不断寻求突破,但他们的作品在整体上还是属于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所追求和表现的还是大家熟悉的文化氛围、文体模式、美学风格。古龙则不同,他以求新、求变、求实破为创作宗旨,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文体、语言、武功套路、人物刻画,意境追求、美学情趣等各个方面予以全方位的“自我表现”,其小说文本既给武侠文学界提供了一种新的规范样本,也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阅读天地。

  古龙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理念,他说:“武侠小说的确已落入了固定的形式,这种形式已写得太多了些,已成了俗套,成了公式。”“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旧的固定形式,尝试去吸收。……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写,才能算‘正宗’!武侠小说也和别的小说一样,要能吸引人,能振奋人心,激起人心的共鸣,就是成功的!”古龙为此身体力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遍观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如此执著、始终如一地求新、求变、求突破者,古龙之外,决无二人!古龙的成功,决非幸致。他的成功,除了他的才华和天赋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力求创新的可贵气质。

  诗化、空灵的语言
  古龙的成就是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文体,而这种文体中最闪亮、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语言,古龙小说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质。

  金庸小说的语言是典雅的、绵密的,古龙小说的语言是激情的、跳跃的。

  古龙小说长短句交错,层次分明,节奏明快,读来一气呵成,气势强劲,很有散文韵味。在很多段落和场景描写中,古龙都自觉地引入诗歌成分,即使是人物出场、比武打斗等情节,古龙也表现出一种诗意的思维,以意象为依托,字里行间渗透着情感的张力。

  白玉京并不在天上,在马上。

  他的马鞍已经很陈旧,他的靴子和剑鞘同样陈旧,但他的衣服却是崭新的。

  剑鞘轻敲着马鞍,春风吹在他脸上。

  他觉得很愉快,很舒服。

  ——《长生剑》

  有风。

  风吹起了王风的衣袂。

  阴森森的冷风,吹在身上却没有寒冷的感觉。

  有雾。

  凄迷的白雾,飘浮在王风的周围,却没有阻碍他的视线。——《血鹦鹉》

  这类描写,有诗的旋律,有散文的神韵,画面生动,意境空灵,说它是散文诗一点也不夸张。诗性语言的灵活运用,是古龙小说最迷人的地方。

  除了语言的诗化、意境之外,古龙小说中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惊人妙语,这些妙语是对人生况味的反复咀嚼而升华提炼出来的,完全可以当做人生格言来读。

  每个人都有弱点,你只要能知道他们的弱点,无论谁都可以利用。

  不论多曲折离奇的事,一说穿了,你就会发现它并不像你想像中那么复杂。

  自古以来,无论是谁想站在群山最高处,就得先学会如何忍受寂寞。

  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深刻的连珠妙语,古龙在小说叙事中随时随地任意挥洒,足可以证明古龙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切体验,以及他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灵动才气,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渲泄。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