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要把大会堂变成音乐厅

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开幕大戏的音乐舞台剧《卡萨布兰卡》即将于4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已经在天桥剧场成功进行技术彩排的该剧舞美工程,这两天开始了在人民大会堂的施工。昨天记者看到大会堂的舞台基本上成了剧中“里克酒吧”的雏形。据该剧音响设计师乔·卡索介绍,到时候他要让人民大会堂变成音响效果极佳的音乐厅。

大会堂将变成“音乐厅”  昨天(4日),记者来到人民大会堂舞台的施工现场,只见中外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留着一头狮子般金黄色头发的《卡萨布兰卡》的音响设计师乔·卡索十分兴奋,他对在场的记者宣称,他将把人民大会堂变成音响效果极佳的音乐厅。以往作为会议场所的人民大会堂向来是音响师们最为头疼的地方,卡索如何才能达到他所说的预期效果成了众位记者的疑问。卡索解释说:“这部戏的音乐全部都是在洛杉矶提前制作完成的,我们确保人们将能通过在这里欣赏到的音乐,感受电影中的原汁原味。同时我们采用了‘5.1’的环绕立体声音响技术,在舞台上设置30多个音箱,而在观众席的后方则有8个音箱,这些设备均采用上海制造的‘INPACT’牌音响。”如果要达到音乐厅的效果,偌大个大会堂的声音延时成了问题。据卡索说,技术人员已经对大会堂各个位置进行了测量,应当可以保证在每个位置的观众都可以感受到完美的环绕声效。为了让记者感受一下音响效果,卡索还走到观众席最后一排的音响控制台实地操作了一把。

|||F color=#0000C0 (观众将看着老电影走回从前  为了确保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成功,前些天该剧舞美人员还将《卡萨布兰卡》的部分道具搬到天桥剧场提前演练了一番。不过昨天在人民大会堂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些在天桥剧场没有看到的道具。《卡萨布兰卡》为了适应在全球巡演中普通剧场的需要,布景大小的设计会比大会堂舞台小很多,因此大会堂宽大的台口两侧和上方被当年摩洛哥的一些城堡建筑装饰起来,而城堡上方还点缀了当年摩洛哥的国徽,这样的效果不仅填充了台口的空白而且显得气派而富有新意。舞台总设计师约翰告诉记者:“这些布景尽管不一定和现实中的一样,但是他们都是设计者从那部老电影中‘拷贝’过来的。”记者看到其中一个吊杆上,还安装了一面巨大的银幕。据约翰介绍,音乐舞台剧《卡萨布兰卡》一开始要先在这面银幕上放映将近两分钟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原名《北非谍影》)的画面,然后观众将随着银幕的情节走进舞台剧的剧情。

|||F color=#0000C0 (个别道具设置有些难度  在整个布景的搭建中,施工人员遇到了一些难题,尤其是最引人注目的巴黎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的位置可能会重新调整。据舞台副总设计师于海勃介绍,因为大会堂设施的特殊结构,舞台上方的个别吊杆没办法改动,因此按照前后透视效果专门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只能重新调整前后位置,这使得原本在剧中梦幻般的埃菲尔铁塔就更显得有些夸张。在众多繁杂的舞台配件以及道具中,最难搬运的当属那辆开上舞台的道具——老式凯迪拉克汽车和那架半个机身的标准德军战斗机。据说从天桥剧场运到人民大会堂时,这两个大家伙就占用了整整一个集装箱的空间。要将体积庞大的“凯迪拉克”开进人民大会堂,是何等艰难!约翰对此表示乐观,到时候他会尽量让这辆汽车出现在舞台上。

|||F color=#0000C0 (给《卡萨布兰卡》搬家最琐碎  提前在其他剧场进行技术彩排,《卡萨布兰卡》可算是第一遭。可是彩排完毕之后的搬家工作也是个极其复杂的事,尤其是要给“里克酒吧”搬家更是难中之难。除了上面所说到的大块头的飞机和汽车,其实在搬家的时候最麻烦的还是许多细小的零碎部件。除了需要多人搬运的大块景物,如铁塔、楼梯之外,还有诸如香槟酒桶,咖啡杯以及桌布等,加起来共有200件以上。全仿摩洛哥风格的楼梯,是整个布景中最主要的道具,也是“出场”时间最长的“人物”,精美的雕花扶手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花纹、颜色以及细致到喷漆的方式都是精益求精,完全按照美方的要求来完成。在搬运的过程中,这个高达10米的大家伙被拆成了三个部分,连同扶手和上面的装饰门,共有十几块,就待运到人民大会堂再与观众亲密接触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