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零点左右,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扑朔迷离状态的新浪股权被收购案终于有了初步结果。盛大已采取现金加股票置换的入股方式收购新浪19.5%的股份,收购涉及金额2.3亿美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产业内最大的一起资本运做案。至此,盛大成为新浪最大的股东。本周小评拟对这一并购案件进行初步的分析。
我们首先对盛大和新浪做一简要的背景介绍。
对于网络游戏玩家来说,盛大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由盛大提供的一系列网络游戏供用户进行在线娱乐,这其中由盛大运营的《传奇2》在用户调查中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由盛大自主研发推出的中国第一款网络游戏《传奇世界》,则荣获2003年度最受玩家喜爱的国产网络游戏称号。而新浪则是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及在线内容服务,其中还包括流行的算命占卦等服务。两者都是美国那斯达克市场上的上市公司。
盛大为何在此时宣布收购新浪呢?
第一,盛大梦想成为一个跨媒体、全方位的娱乐工业帝国。这是盛大做出收购新浪的最为重要的直接原因。新浪、盛大两家互联网公司可谓优势互补,在互联网市场,一个影响力中国第一,一个赢利能力中国第一,彼此的结合,是1+1远远大于2的游戏,对于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都会是极大的提升。目前,两家公司独自的市场价值相加近34亿美元,两者合并以后,可以缩小与雅虎、eBay、Google和Amazon等网络公司的差距,而且会拉大与国内的竞争对手网易、搜狐的差距,奠定其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据Goldman预测,盛大与新浪的联合体将会在2005年产生4.7亿美元的收入(53%来自盛大,47%来自新浪),1.8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59%来自盛大,41%来自新浪),以及1.76亿美元的净利润(62%来自盛大,38%来自新浪)。该联合体将主导中国的互联网行业。
第二,与盛大的主要业务网络游戏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中国市场的合法互联网增值服务中,网络游戏、即时通信、网络搜索、网络购物和大容量电子邮件等成为2004年互联网增值服务增长的热点服务。在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为主要盈利群的典型增值服务中,网络游戏取得了快速增长,2004年用户数达到2400万,同比增长61.07%,市场规模达36亿元,同比增长89.47%。但是,根据咨询机构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的预测报告称,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在大热之后将在2005下半年开始走向低谷,网络游戏运营商将进入盘整时期。而且目前,网络游戏还是以负面居多的形象存在,陈天桥需要通过他最为擅长的收购来实现经营的多元化,也需要新浪这一舆论机器助他一臂之力。因此,收购新浪可以帮助盛大实现业务转型,走出单一网络游戏核心的局面。
第三,此时在公开市场上收购新浪对于盛大来讲可能有价格优势。今年1月下旬,负责监管中国境内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称,禁止电台和电视台播放涉及"算命"内容的移动增值服务的广告。自1月底开始,多家电台和电视台均告知新浪,将停止播出与上述移动增值服务有关的时段广告。受其影响,新浪将停止一部分通过电台和电视台广告直接推广其根据使用量计费的短信产品的做法。加上新浪不久前公布了2004第四季度盈利以及2005年第一季度展望报告之后,新浪股价暴跌了26%。同时,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以来,新浪股票已经在纳股下跌46%之多。因此,新浪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的不佳表现使得盛大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可能比从新浪的大股东手中直接并购股份所花的费用要少。
面对盛大咄咄逼人的态势,市场及新浪的反应如何呢?
有些人认为盛大此次收购属于恶意收购。恶意收购是指在目标公司不愿意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强烈的对抗性是恶意收购的基本特征。由于盛大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收购的,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场收购是恶意收购的可能性极大。
新浪CEO汪延表示,新浪是在开曼群岛(Cay-Man)注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受开曼公司法及美国联邦证券法的监管。因此与中国的惯例不同,虽然盛大已经成为新浪目前的第一大股东,但它并没有任何法律或实际意义上的控股权或控制权。新浪将继续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会来负责,以及由董事会所选择的管理团队来管理和经营。因此,盛大的这一动作很有可能遭到新浪原有董事及高层的抵制,所以盛大能否最终左右新浪董事会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目前中国互联网市场上最大的一宗资本运作案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