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 ~ 《未来之路》北大
《岁月随想》上海人民
《苏菲的世界》作家
《中国的崛起》中央编译
《亚洲大趋势》外文、经济日报、远东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央
《情爱画廊》春风文艺
《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作家
《’97香港回归风云》吉林摄影
《中国可以说不》中国工商联合
如果说1995年《刘晓庆——我的自白》还是“名人出书热”的一曲低调序幕,到了本年度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则堂堂正正拉开了一部大戏的帷幕。来势汹涌,锐不可挡,当真有横扫千军之气概。这部大戏正式上演,粉墨登场的,首先即是赵忠祥的一批同行——杨澜、倪萍、白岩松、水均益、元元、宋世雄、吴小莉、陈鲁豫、王小丫……受此启发,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媒体、演艺圈的知名人物,纷纷拿起笔来要当作家,冯小钢、姜昆、姜文、艾敬……还有更多。
大众阅读中,窥私欲从来都是一大要点,所以名人类图书是一盏永远不灭的长明灯,天南海北,环球同此凉热。问题是,就像任何矿藏一样,穷凶极恶、无限制开采挖掘的后果,将导致源头枯竭。名人出书热出到后来,显然已经乱了方寸。开始出到李金斗这批人的时候,这一轮的名人图书热即已宣告暂时走到尽头。
虽然“热”已走到尽头,但是名人书这一门类却总归有市场,所以,出版界只能期望极具号召力的新名人尽快出现。
本年度的另一本畅销书《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也是典型“名人出书热”的产物。
本年度的《未来之路》也应该算一半的名人书。尽管这不是一本传记类图书,但中国很多读者还是将此书当作比尔·盖茨的个人发家史看待。这位位居福布斯排行榜单之首的巨富,吸引了无数渴富的眼球。此书的另一半属性,要算在日后延续火爆的经管类图书范畴。几年之后,在经济管理这一大门类下,有关全球很多著名的跨国企业成功的案例类图书行销一时,成为市场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之路》也许是图书市场经管类图书的最早发轫之作。
本年,又一个原本被划在纯文学范畴的女作家赢取市场的青睐,她就是张抗抗。不过,长篇小说《情爱画廊》的热销,与上一年度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所不同的是,张抗抗新作的出炉,被出版方包装成一个通俗文学的面相——《情爱画廊》是曾经风行一时的“布老虎丛书”之一种,这套丛书打出的旗号就是:文学大家写通俗文学。
这里值得继续思考下去的一个问题是,长久以来所谓纯文学和所谓通俗文学,二者的概念从未清晰过;对于很多作家来说,“纯”与“俗”并非那样泾渭分明。比如在我看来,对张抗抗而言,《情爱画廊》并未让她多费劲地转型,她的小说作品原本就有不少通俗小说的元素,只不过以前死守“纯文学”的虚名,耽误了自己的收入。
“布老虎丛书”对纯文学作家放下架子走向市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一部分作家提前富裕起来,对文学图书赢取市场份额也尽了心力,一段时间内,品牌做得相当成功。可惜后来因为人员调动,丛书失去了原有活力,现在虽然仍旧存在,却早已风光不在。
本年,开始有“二渠道”所做图书荣登十大畅销书榜——《中国可以说不》。历史地看,这是体制变化的一个先声。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春节订货会上,诸多原来被贬称为“二渠道”的发行企业登堂入室,再回头看看《中国可以说不》,有很深的回味。
《中国可以说不》其实还是一种政论体散文,与文以载道、忧国忧民的余秋雨著作在本质上是一类图书,只不过相较而言,此书更呐喊一些,更尖锐一些,更直接一些;而余秋雨著作更温婉一些,更文化一些。
本年,几本引进版图书都大获成功。包括《苏菲的世界》、《亚洲大趋势》、《中国的崛起》、《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等等。相比前一年度来讲,引进版图书在十大畅销榜上所占比重有大幅度提升。从那以后,北京的国际版权贸易大会,越来越让国内的出版人们注意。
因为时处香港回归前夕,《’97香港回归风云》上了十大畅销书排行榜,这当然是在情理之中。这本书的成功,让不少人学会了从社会新闻事件出发,做一把短平快的痛快事。2003年防治“非典”手册的出炉并获成功,即属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