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作家上了富人榜

福布斯中国富人榜公布出来后,人们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发现了几个作家的名字,文人墨客们很为此发表了些舆论,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并不过分。其实这些人的财富与那些商界大款比很是逊色,还不如排在榜首一些富豪的零头,可仅这个“零头”也足以引起文人们的訾议。后来又有某个青年作家写作致富花70万买了别墅的报道,弄得那不愿露富的作家欲语还休地遮遮掩掩一番。这一切都在给人们一种印象:靠写作发财进入富人行列不那么体面。 

    如此“舆论”其实是转型期人们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大家大可不必拿这当话题。不要忘了上世纪50年代普遍贫寒时诗人艾青用排成一行行的字换来的四合院,那可比现在70万的郊区经济别墅要显贵(再说,如今人们在市区购房,随便一个单元房就要70万了),现在靠写书作文的有几个能买得起且养得起北京城里的四合院?据说那才是真富人的档次。还有,台湾的琼瑶,香港的金庸,不都是靠写字发了的吗?怎么21世纪开始市场经济的大陆作家就不能写作致富? 

    人们可能觉得写作是无本万利,一杆笔一叠纸就码出了黄金屋、迎进了颜如玉,这等营生似乎过于轻而易举,因此作家们写字致富比奸商赚钱还不可容忍。可要知道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靠写作发家致富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不过和大多数从事别的职业的人一样,一辈子混得平庸,而社会和作家个人对这个角色道德和文化的期待值却很高,写不出来的作家往往精神压力大。因此好不容易有几个作家“写出来”了,这对其他写字的同行来说应该是欢欣鼓舞的事,让大家觉得从事这个营生还是有盼头儿的。怎么会引来非议呢?真的不该。 

    至于有人对作家提出了很高的标准,觉得作家致富会使其脱离劳苦大众,不去做他们的代言人,写作趋向腐化,这些担心也大可不必。要知道,作家不是铁板一块,不是千人一面,他们也是人,也是社会这个大林子里不同的鸟儿,他们当中什么人都有,其道德水准和情操并不因为从事了写作就比其他职业的人高或低多少。他们当中自然会出现大师级的人物,也会出现堕落的低级趣味者,而大多数不过是在这之间徘徊而已。成为文学大师的有歌德那样的钟鸣鼎食者,雍容华贵,也有萧伯纳这样自称社会主义者的富翁,他们并没有因为富有而导致写作腐败。中国的名作家鲁迅、老舍、巴金并不是靠一贫如洗才德艺双馨的,他们说不上是富翁,但绝对是有钱有产者,但他们不都是社会的良心吗?而有些靠所谓“下半身写作”成名致富的人,只要他们的作品没有触犯法律,没有危害社会,人家写出了大把的钱照章纳税,也不能加以苛责。关键是我们对“作家”这个词含义的理解要有所改变,中文里的“家”本身有大师的含义,而在西文里作家不过就是“写作者”。也就是说作家是一种职业,练的是笔头的活,他们当中出现什么人都是正常的,不要对写作者这个整体期望太高,不要把任何写字为生的人都当成“家”看待。他们当中有人致富了,如果能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为民请命,当然求之不得;如果没有,也不必强求,因为写字的人并不能改变社会,改变社会靠的是法制和教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