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开卷监测系统对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监测,第三季度通常是图书销售的旺季,今年第三季度这种规律依然延续。与文学图书的销售走势比较,非文学第三季度的旺季特征更加明显。 本季度我们着重对北京、上海、重庆和南京四个城市的非文学排行榜进行分析。牢牢占据榜上主要位置的图书依然是全国性畅销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可见四地的读者在非文学类图书的大体消费上有一定的趋同性,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趋同性受到全国经济及时代发展潮流大背景的影响,这种大背景对各地读者的消费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关注这种宏观环境对出版社的选题及营销策略更加重要。 各地排行榜的前五名的图书基本被经管、教育和心理自助这三类图书瓜分,这三类也基本构成各城市排行榜的主体,其他类图书在各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经管图书唱主角从前30名排行榜单来看,经管类图书入榜数量在四个城市均占据了较多的席位,重庆有12本,其他三个城市均有7本在榜,可见经管类图书作为非文学的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主角地位。研究人员认为经管类图书在各地的热销绝非偶然,在市场经济由发展逐渐走向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以及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成为一个强者,更多的要依靠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科学的经营战略。 从内容分析,上榜的经管类图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会计用书,如《企业会计制度》;一类是引进国外的大众理财和管理类;一类是国内版的经管图书。在这三类中,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会计用书在各地的排行榜上榜的情况差别不大,都是2到3本。而国内版的经管图书主要表现在重庆的排行榜上,多达5本,这些图书均有反映中国现实的特点,与引进版的经管图书相比原理浅显而更加务实,这也许正是一个经济后发展期城市所需要的图书,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则更需要有内容深度的经管图书。 教育图书出版花样更多,市场远未饱和教育类图书逐渐成为非文学排行榜中的主力类别,尤其是以《哈佛女孩刘亦婷》引领的素质教育图书热遍大江南北,本季度该类图书在这四个城市排行榜中也占据不可忽视地位,其中在重庆市占据7个榜位,其他城市则占有3-4个榜位,可见这股原本发自西部的教育图书热在重庆这个西部地区城市依然保持较好的销售势头,也许与北京、上海、南京比起来,正在起步的重庆人似乎更加渴望拥有一条捷径让他们的儿女尽快成才。 四城市各有个性图书除上面两大类书籍外,心理自助、考试、科普百科、生活、旅游几类图书在各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一、北京的榜单构成类别最为分散,并且在数量上分配得很平均。研究人员认为这与北京在全国的文化中心地位分不开,北京不但有200多家出版社的出版支持,而且集聚了全国各地大量的各种人群,构成了这个城市对图书消费需求的多类别多层次性,在这四个城市中,北京的图书市场更具有全国化特点。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图书消费的独特性:在前30名图书中旅游类图书占5名,这在北京各类图书平分秋色的榜单上尤其值得关注。与上海、重庆、南京其它三个城市比较,上海与重庆两地旅游类图书无一本入榜,而南京则有4本入榜,和北京表现出一定趋同性。这与该两地同为中国的两大旅游城市密切相关。 二、与北京相比,上海上榜图书就表现出很强的集中性。心理自助类图书9本入榜,科普百科8本入榜,再加上经管类的7本入榜图书,30个席位被瓜分掉80%。心理自助类图书是全国非文学排行榜上一个重要的构成类别,本季度该类图书在北京也有较好的表现(6本上榜),但是在重庆与南京却少得可怜。研究人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北京、上海作为大都市,具有更大的生存压力,而心理自助类图书无疑解决了人们对成功、励志的学习需求。 三、重庆的非文学排行榜被经管、教育、生活三类分去五分之四。对于重庆而言,“关注生活”是它的一个特点,在入榜的6本生活图书中,有5本是重庆本市出版社出版的川菜菜谱,而在其他城市,生活类图书主要为保健类。对历来以讲究生活而闻名的重庆人来说,关注饮食文化图书似乎在情理之中。另外需要提及的是在北京、上海走得很好的心理自助,在重庆榜上仅仅只有1本。 四、在南京的榜单上考试类图书走得最为漂亮,整整10本入榜,2本律考用书,2本MBA用书,6本注册会计师用书。研究人员认为南京相对北京、上海来说,读者对会计师考试这种实用性、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的图书的需求超过侧重能力训练的经管类图书和更高端的专业图书,而北京、上海读者对此类图书的需求就显得多样化、多层次化。 另外,较重庆更为突出的是在上海、北京表现出色的心理自助图书,在南京无一本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