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中迎接挑战 在竞争中力争上游

二、在市场中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力争上游    目前,国有音像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无法回避,必须要以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市场中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力争上游。

    笔者认为,当前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节目内容资源方面。有节目才会有市场;有市场,才能有效益;有效益,企业才会有发展,市场才会兴旺。节目资源既是企业获利发展之源,也是音像市场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目前,盗版之所以泛滥猖獗,难以根除,是因其无视法律规定、无视竞争规则,以营利为目的,采用盗窃手段,肆意侵害他人节目资源;国际唱片业的商贾巨头,为何咄咄逼人,也是因其手中握有大量节目资源;而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革命,则更需要有大量的优秀节目资源来支撑。因此,节目内容资源既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也是音像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更是中国音像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但是,总体实力不强的国有音像业如何在竞争中发挥优势并最终把握竞争主动权。在此,笔者想借用中国古代“田忌赛马”的故事来阐述国有音像业目前应采取的对策。田忌是个聪明人,他认识到自己整体实力偏弱,因此,没有用自己的良马去与对方的良马作硬性竞争,而是用良马和中马去与对方的中马和劣马比,结果赢得了整个比赛。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一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所谓“以己之长,攻其所短”。

    其实,在任何竞争中,优势与劣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势,关键是竞争者在面对挑战时,要能够清醒地认识优势与劣势的所在,并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竞争策略,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完全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鉴于此,在目前境况下,笔者认为,国有音像业可以有以下几种竞争策略
    第一种,错位竞争策略
    错位竞争策略,又可称之为:差异竞争策略。国际唱片业巨头在包装流行歌手、制作流行音乐方面,不仅实力雄厚,又有成熟的市场化运作经验。与之相比,国有音像业差距很大,既无节目优势可言,更无资金实力可依。但是,市场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中老年人有中老年人的情感喜好,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偶像追求,少年儿童有少年儿童的理想天堂。而且除了年龄结构之外,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地域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国际唱片公司可以有他们的目标市场群体,而国有音像业完全可以在细分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寻找到发挥自身优势的目标市场。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容量非常庞大,关键是国有音像业在找准发展方向之后,要注重自己的产品特色,培育自己的消费群体,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盘活存量策略
    在我国,音像出版单位都有着数量不等的存量节目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应是音像出版单位经营者当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在盘活存量节目资源上下苦功,要在清理、整合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通过深度开发,重新配置节目资源,形成新的节目品种,如几年前中唱公司开发的《红太阳》怀旧金曲系列,就曾取得过辉煌业绩;二是做好节目资源的价值挖掘工作,音像节目不仅是艺术作品,同样也可以当作节日礼品进行包装开发,目前电影已成功地开发出“贺岁片”系列,音像制品也完全可以将节目礼品化、时尚化、市场化,如圣诞节、情人节、儿童节等,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张张贺卡之中,放入与之相吻合的节目内容。

    总而言之,国有音像业若能做好、做活存量节目资源的价值挖掘工作,不仅可极大地降低节目成本与经营风险,而且还可为存量节目寻找新卖点、创造新价值、实现新效益。

    第三种,资源整合策略
    国有音像业节目资源短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原国有音像企业都是按照政府指令和“分工协作”的计划经济模式设立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只讲究分工、缺少协作的弊端彻底显露,文化演出、电影制作、电视节目、音像书刊,大家各归其主,只分工、不协作,只要利、不求义,一切以盈利为目的,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其结果必然是,很多本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节目资源,由于得不到综合开发与利用,从而丧失了实现效益最优化、利润最大化的有利时机,失去了共同做大、做强的难得机缘。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