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昨专访美国著名国家关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


|||IL(JOHN J.MEARSHEIMER.jpg)I|||中美竞争不可避免但未必冲突
    东方早报:这是您第一次来到中国,您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米尔斯海默:非常现代!在浦东机场,如果不是满耳的中国话,只看环境,我会以为我还在美国,或者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繁华的地方。而仅仅今天(10月29日)一天的讨论,我发现中国的学术界非常开放,与国际研究潮流的接轨十分密切。

  东方早报:您此次中国之行抱着什么样的期待呢?

  米尔斯海默:中国知识界对我的现实主义观点是什么样的反应?我很好奇,想了解。我也很想知道不同的读者对不同的观点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在美国,学者们不喜欢我的现实主义观点,觉得我太悲观,太冷酷,他们管我叫“黑暗王子”(笑)。

  东方早报:您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自什么渠道呢?

  米尔斯海默:文献,很多文献。

  东方早报:哪一类文献呢?古典的?还是当代的?

  米尔斯海默:都有。(沉吟片刻)我读过西方历史学家写的中国历史。我也读过中国一些古典军事文献,比如《孙子》。

  东方早报:那么您知道孔子吗?

  米尔斯海默:我觉得孔子对政治太乐观,太理想,孙子比较现实。

崛起的中国与美竞争在所难免
  东方早报:请问您在定义一个“大国”时,用以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米尔斯海默:一个“大国”应该有两个核心的组成要素:人口和财富。也就是说,人多,钱多。中国在现阶段是一个较弱的大国,从人口来说,中国可称超级大国,但是还不够富裕。我的根本观点是,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崛起的中国与美国的竞争在所难免。

  注意,我用的是“竞争”,而未必是“冲突”。因为冲突似乎意味着战争。

  东方早报:在亚洲,日本和印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国家,一个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一个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它们具备成为大国的条件吗?

  米尔斯海默:它们都有成为大国的潜质。日本的经济无疑是发达的,也具备了1.27亿人口。但我认为日本的未来是黯淡的。因为日本的人口在萎缩,日本的出生率已经很低。印度的人口已经有10亿,如果在经济上能够像中国在过去20年中那样发展,那么印度或许可以成为另一个大国。

  东方早报:但您在作品中提出“美国应该让日本分担一些安全责任”,日本也正向“正常国家”的方向过渡,日本的区域地位难道不是在强化吗?

  米尔斯海默:日本的军事确有发展,但仍然依赖美国的扶持,这是二战和冷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美国陷入了伊拉克战事,无法将战略重点放到亚洲和欧洲。对日本的扶持也是一种“离岸平衡”,将安全责任部分转移。但我必须指出,美国和老盟友的关系有冷淡的趋势,北约已经弱化了,在日本、韩国,年轻一代对美国的接受也不及从前。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不知道美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盟会怎么发展。

中美关系未来几年还会加强
  东方早报:但中国提出了“负责任大国”的说法,对外政策也越趋亲善,提倡共同繁荣,您认为崛起就一定意味着威胁吗?

  米尔斯海默:这是目前中国的说法和做法。中国现在还不够强大,还需要发展经济,当然需要友好的环境,也会强调联合国的作用。但问题是,有朝一日中国真正强大崛起之后,中国还会这样说,这样做吗?这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完全没有关系。

  东方早报:您还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美国与中国可能因为朝鲜问题陷入战争”。但就目前朝核问题的进程来看,中国积极斡旋,这是布什本人也承认的,您是怎么看这个现象的?

  米尔斯海默:那是因为中国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大国。

  战争在目前可能性不大。首先,中国的本质利益是要加快发展经济,不要冲突。而对美国来说,陷入了伊拉克问题已让他分身乏术,所以在未来几年内,中美关系还会加强。

  布什上任之后,一开始对中国采取了相当强硬的政策,但9·11事件是一个转折点,布什从此陷入中东的战争,只能尽可能地缩小其他区域的麻烦。

  东方早报: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中美关系的“黄金时代”是克林顿时期,在布什时期,即使9·11以后,中美关系也再没有恢复到那个高度,您是否赞成?

  米尔斯海默:克林顿政府的思想库有许多人属于“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对中国进行“接触(en-gagement)”。

  这个接触政策有三个分支:第一,经济上,希望让中国走上市场化经济,那么中国在尝到繁荣的甜头之后,就不会“杀会下金蛋的鹅”(英语俗语,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意);第二,政治上,希望中国民主化,理想主义者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进行安全竞争;第三,国际关系上,让中国完全进入国际体系,国际机制的约束力可以实现和平。因此克林顿政府的“自由主义者”希望这三个因素可以导向安全。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