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辛亥革命后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主打推荐 《十年携手共艰危:许广平忆鲁迅》,许广平/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年少沧桑:兄弟忆鲁迅[一]》,周作人、周建人/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周作人、周建人/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海外回响:国际友人忆鲁迅》,[美]史沫特莱等/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山仰止:社会名流忆鲁迅》,柳亚子等/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女性笔下的鲁迅》,萧红、俞芳等/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鲁迅的最后一年》,史莽/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毛泽东与鲁迅》,易严/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深入读本 《鲁迅作品全编小说卷》,鲁迅/著,钱理群、王得后/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作品全编散文卷》,鲁迅/著,钱理群、王得后/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作品全编两地书》,鲁迅/著,王得后等/编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鲁迅名篇手迹:珍藏版》,鲁迅书,王彬、崔国政/选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版。 《鲁迅回忆录专著上、中、下》,鲁迅博物馆等/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延伸读本 《鲁迅与东西方文化》,吴小美等/著,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鲁迅:最受污蔑的人》,房向东/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心灵的探寻》,钱理群/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无限沧桑怀遗简》,孙伏园等/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汪晖/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铁屋中的呐喊》,李欧梵/著,尹慧珉/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版。 《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个”的思想》,[日]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鲁迅的生命哲学》,王乾坤/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鲁迅藏书研究:鲁迅研究资料增刊》,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