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成年的时候正值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动荡时期,青年人反道德、反文化约束的叛逆行为相当盛行。“我觉得没什么叛逆的必要,我的父母很开通。”科恩这么叙述当时的情况。在Martin Van Buren中学,她参与了相当多的辅修课程,还曾经被选为社团的“girl leader”。1969年,科恩不负众望以第12名的成绩毕业,当时共有1636名毕业生。 同年,科恩被康乃尔大学录取,这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允许女性入学的学府。尽管如此,女学生还是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不被关注,甚至受到歧视。她最初选择的主修课程是物理学,接着却发现经济学和当时正处于“哺乳期”的计算机科学更令人向往,于是毅然决然地转换了专业。大学一年级,她选了一门毕业生水平的计算机课程,临到第一节课快结束,教授对她说,“希望你不要再来上课了”,理由是她并没学过工程,不是个毕业生,也不是男性。“虽然我不是计算机天才,但是我和任何其他的人一样优秀,我一定会通过这门课程。”科恩这么说,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1973年,大学毕业后,科恩和她现任的丈夫大卫·科恩结婚了。之后,她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同时在政府部门从事研究助理的工作。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她也曾考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只是发现自己相对于理论研究,似乎还是更钟情于金融市场中实践性的工作,结果也就作罢了。 科恩获得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T Rowe Price的经济分析师,这是当时一家表现相当不错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7年内,她在经济预测方面做了不少功课,还学习建立了一些有价值的经济模型,用来预测半导体行业以及其他高科技行业的走势。 在建立她的金融王国时,科恩也遭受过歧视。她喜欢讲述事业刚刚起步时参加纽约大学俱乐部活动时的一件佚事。当看门人对所有的男士放行时,却将她挡在门外,他说:“女士不得入内。”科恩说,她无论如何也要进入,“如果你要阻挡我,尽管上来吧。”她说道。在那次俱乐部会议上,科恩是唯一的女性。 1983年,生完孩子不久,照科恩自己的话说就是“响应了华尔街的召唤”,她加入了Drexel Burnham Lambert公司,成为战略分析师。这个公司常常给那些并不是典型华尔街专业股票分析师的人一个机会。这时候,她31岁,也正是当时“婴儿潮”所触发的大牛市时期。科恩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她觉得很满足。1987年,科恩的工作受到肯定,顺利晋升为首席分析师。 1990年,Drexel Burnham Lambert宣布破产。科恩并不非常明智地选择了去Barclays de Zoete Wedd工作,这是一家总部在伦敦的商业银行。很快在1990年底,她事业上的转机来临了,高盛邀请她加入。高盛的市场分析师可谓是华尔街最具吸引力的职位之一。科恩良好的经济学背景以及她对市场基本面的敏锐分析是高盛聘用她的理由,熟悉她在Drexel工作的Einhorn说:“我们认为她会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一开始她确实经历了挫折。刚进高盛这个保守和谨慎风格的公司,同样,同事们期望科恩小心行事。她刚上任时,Einhorn和她都看空股市,却不料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一路飚升了13%,出师不利令她有些沮丧。科恩最开始的一些报告也令高盛的一些投资客户无比沮丧,但很快,她便开始崭露头角。 科恩成为首席分析师后业绩突出。1996年底,科恩的影响力空前巨大,她对股市的看法,甚至谣传,都能引起股市不小的震撼。当众多分析师预测盘整时,科恩却建议重仓持股,结果她是正确的,而她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是低通胀下的高增长率。 今天,高盛公司已经拥有11000位员工,其中只有190位是合伙人(该数字被广泛报道,高盛公司从未出面确认或澄清)。该合伙人队伍参与分红高盛公司76%的税前利润,1997年税前利润一度达到3000万美元。高盛公司每两年召开一次合伙人会议,挑选新的合伙人。 科恩作为股市新星,如今更加闪耀夺目。事实上,高盛公司在很多客户眼中成为了“科恩公司”,从在亚特兰大成立子公司到中东高级会议等很多活动中,高盛公司都把科恩作为主角亮牌。 2002年她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联储局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