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繁荣,昙花一现 其实一开始薛先生就做好了花力气和金钱进行市场培育和开拓的思想准备,只是困难程度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为了提高人们的空调清洗意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薛先生做了大量的宣传和促销活动。他组织公司的空调清洗队伍到上海各个居民小区开展免费上门清洗空调的服务。一年下来,这笔免费业务成本就达30多万元。可让薛先生想不通的是,接受免费空调清洗的居民当初个个都称赞这样的空调清洗服务好,可后来主动找上门要求空调清洗的却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薛先生也在寻求与空调生产厂家的合作,给他们的售后服务提供新的亮点。现在空调生产厂家竞争激烈,售后服务的竞争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薛先生谈过的空调生产厂家都非常看好空调清洗的市场,也非常愿意和薛先生合作,但合作计划最后都由于空调生产厂家的苛刻条件而夭折。例如上海一家空调生产厂家要求薛先生的公司给他们的售后服务提供空调清洗的项目,但条件是三年后再统一结账。薛先生觉得他没有这个实力撑到三年以后。 在非典期间,人们对空调清洗的关注,使得空调清洗行业一下子火爆起来。薛先生的空调清洗服务社在今年5月份的20多天里,销售额达到4万多元,这和平时每月1万多元的销售额比起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虽然20余天4万多元的销售额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不算好,但薛先生显然受到巨大的鼓舞,相信以后人们的空调清洗意识会逐步增强。但没想到,“甜蜜”的20多天过去之后,随着非典疫情得到逐步的控制,人们对空调清洗的热情迅速下滑。绿色空调清洗服务社又恢复了过去的冷清。他彻底失望了。
市场成熟度不够 薛先生关闭这家空调清洗服务社,并非因为他看错了这个项目。薛先生认为空调清洗是一个朝阳产业,在未来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只是现在这个行业市场成熟度还不够,百姓的空调清洗意识还不强,导致对空调清洗的需求很弱。另外一方面,目前空调清洗市场很混乱,出现在市场上的空调清洗剂五花八门,各家都说自己的好、别人的会腐蚀空调设备等等,到底情况如何,也没有相关部门给予鉴定,而且空调清洗服务的定价也比较混乱,消费者选择起来很困难。 非典过后,商人们显然提高了对空调清洗行业的期望。来自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的一些商人前来向薛先生取经。已决定退出这个市场的他直言不讳,说他们如果经营的话,时间不会超过6个月。薛先生说,果然非典过后进入空调清洗行业的部分商家不久就“落马”了。 对于空调清洗服务的加盟连锁,薛先生也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说,其实他可以像某些商家一样进行加盟连锁的招标,收取丰厚的加盟费之后就开溜,而不管这些加盟店是否能赚钱。但他不愿这样做,这和他的道德标准相违背,他认为空调清洗行业还不成熟,特别是家用空调清洗行业。而对于个体的加盟连锁店来说,有限的力量和设备很难承接中央空调的清洗任务,家用空调清洗服务对于加盟店来说是最合适的。薛先生说,自己的公司都不能赚钱,怎能去开加盟店。 薛先生说,如果他的项目有政府和大财团的支持,他就会坚持到空调清洗市场成熟的那一天。但现在,他只能先退出这个市场,静观其变,等待成熟的时机。
点 评 薛先生把他的失败归结于市场的成熟度不够以及缺乏大财团的支持。但其实这中间还有其他问题。 一个问题是,这项服务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非典期间,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曾组织沪上的一些空调清洗商家共同探讨空调清洗服务的价格问题。一家专职清洗空调的老总报价:一台1.5匹分体式内机60元,加上外机,总价一般在100元以上。他的报价顿时引来一阵反对声。一些领导和专家建议,用平和的心态来为消费者服务,内机每次清洗消毒收费在20元左右。而这个价格,商家也很难接受。 薛先生的空调清洗服务社,每台空调内外机清洗收费约90元,成本约35元。他认为这样的价格还是偏低。他说,在市场初期,如果价格定得太低的话,等到市场成熟,降价的空间就很小了。但一台家用空调清洗费100元,对于平时对空调清洗服务需求不是非常迫切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显得有点奢侈了。 实际上,中央空调清洗也因昂贵的费用而少有人问津。据悉,上海近3000幢商务楼、宾馆、展馆、大卖场等楼宇,能对中央空调定期进行清洗的也只有15%,绝大部分只能“眼不见为净”。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很多“知本家”创业的通病,就是盲目估计新技术所带来的市场。 不错,很多美国、日本、欧洲的创业故事都带给投资者诸多想象,好像只要找到一个新技术项目就可以一下子做大一个产业,其实,从技术到产业中间的鸿沟相当大。这个鸿沟的跨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薛先生自己也从事过通讯业,应该对通讯业这几年的反复有深刻的理解。通讯业有足够的财团和消费者的支持,可一样不能避免低谷的出现。 所以,在此奉劝创业者,一个创业项目光有概念和亮点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它的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