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各地财事扫描

  扫描区域--浙江省绍兴
扫描发现--村里人投资理财“门槛”精

    我的老家在离绍兴城五六十里路的山村,春节到故乡探亲,20年前,一路上认识或不认识的乡亲们都会羡慕好奇地说:“上海客人来了”;10年前,有的已富起来的乡亲会用鄙夷的眼神说:“上海瘪三来了”;如今我驾着车(还是借来的),不认识的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熟识的乡亲也显得十分的平静,城市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再陌生,大部分年轻人已在城里买了房,好几家都有私家轿车。老家富庶的生活令我这个上海都市人毫无优越感可言,几个堂房兄弟投资创业的业绩,更令我如芒刺背,汗颜无地。其中,两个堂弟的养老计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一个堂弟阿三,今年42岁,勉强的初中文化程度,不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只身到外地跑工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现有资产已近千万。他在90年代陆续在绍兴城里购置了多处房产,除了自住以外,将四套共500平方米的多层楼房和两间商铺出租,去年收到的租金超过15万元。年前一套沿街不到200平方米的底层商铺被一家银行看中,做营业部,与银行签订了10年的租赁合约,第一年租金为15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据堂弟说,七八年前他买这间商铺时,每平方米只有1300元,总共花了25万元。“如今有人开价150万元,我想了好几天,最后决定不脱手。现在绍兴城区正在扩大建设,我的这间商铺正处于规划中的商业中心区域,今后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两年绍兴的房价涨了一倍,如周围新盖大楼的底层商铺八九千元一个平方米,我认为从绍兴城市发展趋势来看,还是有投资价值的,我准备再买四五百平方米,反正现在银行有房贷政策。我今后就靠这些房产来养老,每年收取几十万元的房租够了。”堂弟阿三神采飞扬,像个房产投资专家似地对我说。
    我的另一个叔伯弟弟阿康,今年也42岁,高中毕业没有考取大学,当上了乡村中学教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只身到外地跑工程,现个人资产虽不及阿三,估计也有个三四百万元。这几年,我每次碰到他都说:“恭喜阿康现在当老板了,发财了。”“我们乡下人很不稳定的,今天有钱,说不定老了生病就吃苦了,哪像你们上海城市人有'劳保',一辈子有保障,生活很稳定的。”他每次都这样回答我。这次阿康一本正经地与我谈起了育儿养老的话题。他告诉我,两个孩子在城里读书,前几年就给他们买了教育、医疗商业保险,还给他们各买了一套住房,现在出租,以后的路靠他们自己去走。“我们老了怎么办?”阿康说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阿康夫妇打算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他认为政府办的事情比较可靠。他已与一家单位联系好了“挂靠”,代办缴纳他们夫妇俩的社会保障金,一次性补缴前五年的医疗、养老金,以后每月按时缴纳500多元,等缴足15年后就可享受城镇职工的退休待遇。这样今后养老就不用愁了。阿康征求我的意见,我说:“那当然好。”心底里暗暗佩服堂弟们有远见的精明的投资理财观。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