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是个“围城”,不少城中的人想突围,有个自己当老板的梦;而不少城外的人期望着城内的高薪和安稳。当白领?当老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你选哪一个? 选择被雇佣还是选择自雇的碰撞一直存在着。从下面的一些对话里,你会看到高级打工者的谨慎和自由创业者的激情。
于先生目前的身份是一家圈内知名的广告设计公司的合伙人,而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某家外企的公关部经理。“离开窗明几净的写字楼,一切从零开始,然后遭遇许多意料不及的困难与挫折,个中辛苦除了当事人心知肚明,旁人很难真正体会。不过也正是这些跌打滚爬的磨炼,扩大了个人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况且创业成功后的巨大喜悦及更上层楼的决心,也不是每月按时支取薪水的白领们可以享受的。”创业成功之后的于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如于先生这样脱下白领的精致外套,趁着年轻开创自己事业的年轻人,目前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持有类似想法处于观望阶段的却大有人在。白领们热衷创业有三大催化剂:高薪、独立和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高薪当然是最富诱惑力的。 虽然目前白领的报酬还是相对较高,但创业可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报酬;同样,独立实施自己的想法也是一大因素。毕竟白领虽然工作环境舒适,但相对亦付出许多,诸如自己的爱好、时间甚至人格都在老板的面前望而止步,对于一个厌倦终日“不温不火地微笑”的白领,尤其是较年轻的白领,独立会是其创业的一个重要诱惑;而挑战更是诱惑白领创业的一大因素,在大公司里专职某一项工作,等到工作的新鲜感过去,每日过着朝九晚五一成不变的生活,令不少原本对未来怀有许多期待的白领产生幻灭感继而是恐惧感。而创业可能面对的艰难和挑战,以及可以预期的发展机会和盈利前景都会让他们跃跃欲试。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尽管上海是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但如果问起最适合创业的土壤,人们宁愿选择南方的深圳或者是广州。有一个解释是上海的白领已经被优越的环境和不菲的收入钝化了,他们宁愿选择做一个打工者捧相对保险的“铁饭碗”,却不愿放弃舒适的生活去冒“泥饭碗”的风险,于是在上海,关于创业,永远是观望的人多而行动的人少。 但选择被雇佣还是选择自雇的碰撞却一直存在着。从下面的一些对话里,你会看到高级打工者的谨慎和自由创业者的激情,但你曾经想过自己吗?你是适合现在的小白领生活还是渴望创业的新天地?
佚名,26岁。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刚刚从一家澳大利亚公司辞职,正打算在外企重谋一份高薪。辞职前年薪7万元,职位主管。 对于我来说,目前找一份白领工作比创业要更合适。原因大致有几点: ●创业会有比做白领时多得多的责任带来的精神压力,影响个人的健康水准,此乃最大的风险; ●放弃年薪5~15万元的工作,争取10%~20%的年投资回报率,此乃机会成本风险; ●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创业资金,面临是否具有还贷能力风险; ●创业需要100%的精力投入,影响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婚姻推迟、放弃休假等,目前有限的个人阅历限制了解决困难的能力,对创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顾虑。 我周围的同事也大致是这些想法。他们大多认为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至少不是核心。有的是追求其他方面的感受,也有的是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安稳第一。另外由于我自己是上海人,因此我个人认为上海人是比较愿意做白领的类型,他们更愿意在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可观的薪水过一种安逸的日子。从近代史的发展上看,上海人多数是看着那些从外省来的大亨发财,而自己甘愿发小财的那种,并且工作勤恳、精明,是老板欣赏的类型。
张振翼,25岁。毕业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2000年毕业后,有过一年国际航空公司客户服务经验和一年外企市场工作经验。现辞职创立上海威悦商贸有限公司。 拥有一间自己的公司在过去是个理想,但实践了才知道,这家公司更确切地说是我个人一个成长的里程碑。放弃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涯,也放弃了一个别人眼中艳羡的“金饭碗”,我想真的决定放弃时,最难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勇气,而是家人忧虑关切的眼神。 公司开张后,之前规划得很好的客户群和业务发展方向,却在实际操作中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因为价格的原因,人际关系的原因,供应商的原因,很多始料不及接踵而来的变化使我应接不暇又疲于奔命。而由于人手的限制,公司小到一桶水大到一个签约客户都要自己处理。所以我觉得心态很重要,创业者应该是那些想去迎接挑战、而且心态能够改变的人,因为创业时你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会少,客户的压力会很大,在大公司时都是别人听你的,但现在你是为别人服务,你要听别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