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丨《〈考工记〉名物汇证》荣获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

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国内外首次对《考工记》中的名物进行汇证的集大成之作
《〈考工记〉名物汇证》
荣获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
二等奖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汪少华先生编著的《〈考工记〉名物汇证》一书再获殊荣,被评为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本次评选结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青年成果奖2项。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是一代语言学宗师王力先生生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科的发展而设立的,授予对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的现状或历史的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该奖是中国语言学界专项评奖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



  汪少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曾任副会长、现任秘书长。致力于训诂学与古籍整理,注重参考出土资料。著有《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考工记〉名物汇证》(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点校《周礼正义》(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整理《俞樾全集》(汪少华、王华宝主编,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考工记〉名物汇证》
汪少华 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汇编,有“先秦之百科全书”之称。作为国内外首次对《考工记》中的名物进行汇证的集大成之作,《〈考工记〉名物汇证》汇集了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数十年来对《考工记》的局部和零星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训诂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科技史等成果,不仅解决了名物研究的分歧、争议和疑难,而且为交叉学科的融合创新提供了翔实数据,更为传统旧学在网络时代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了路径。

  此书将《考工记》中的名物(及其制作方式等)分为车舆、玉器、冶铸、兵器、纺织染色、乐器、宫室沟洫、饮器陶器、农具、度量衡等十大类,每类下又视具体情况分若干小类,将相应的《考工记》(及少量《周礼》)原文、郑玄注和孙诒让疏分别置于这十大类的若干小类之中,接着进行汇证。《汇证》以梳理、汇集考古和科技史学者诸家释证(材料原则上截至2016年年底)为主,间有作者本人的考辨。全书约110万字,大小示意图约600幅,图文并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