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郑作彧 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用生动、平实、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卢曼、霍耐特、拉图尔、罗萨、亚彻、博尔东斯基等近二十年来国际上热门的社会理论家的理论梗概,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与劣势,帮助读者了解各种社会理论的价值与局限。通过这些介绍,本书为学界同仁在进行当代社会现象研究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文献,为各社会科学专业的师生以及对社会理论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部全面、系统的前沿社会理论教科书。No.7《舍本逐末——美国社会科学对国家安全的政策影响力何以式微》[美]迈克尔·C.德施 著同子怡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科真的无用?社会科学研究如何既科学严谨、又饱含社会关切?战争或社会危机期间,社会科学研究更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在和平时期,学者又回到了与现实不太相关的研究议题。“舍本逐末”之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如何打破这种象牙塔壁垒,弥合日益扩大的“政—学鸿沟”,已成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No.8“未来哲学系列”孙周兴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一个文明大变局之中:自然人类文明及其精神表达系统颓败,而技术统治新文明形成。在这个人类身心受到双重非自然化的时代,我们应当对技术抱以何种态度?应当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世界经验?如何保卫个体的殊异性?在这个人文艺术领域逐渐萎缩的时代,哲学何为?艺术何为?哲学与艺术何以是面向未来的,何以是人类最后的抵抗方式?抵抗本身就是胜利。创造是自然人类最后的堡垒。No.9《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段志强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宣扬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孔门圣殿,四配、十二哲、历代先贤先儒、孔子先祖,按照固定的位次,排列于大成殿和东西两庑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孔庙礼制。在晚清最后三十多年,发生了无数重大的、改变国家命运的事件。孔庙这个本来高居国家礼乐系统最高等级的殿堂,也在日甚一日的危局中日渐边缘化。一场持续三十余年的从祀争论,则直接映射了孔庙从祀逻辑的悄然变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因不合乎从祀的标准,屡遭驳回,直至光绪末年才被抬入神殿。将“新神”强行塞入“旧庙”,显然是一次虚假的成功,但也是清朝政权在思想文化方面所做出的最后一次认真的努力。No.10《如此陌生而奇异:感官与审美的地理学》[美]段义孚 著王如菲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集中探讨审美的一本著作,生动展示了感觉与美在我们的个人及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美不仅仅是文化的一个侧面,而是居于其核心——既为其驱动力,同时也是其终极目标。段义孚分别探查了审美在四种不同文化中发挥的作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中国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和现代美国文化,并试图建立一种积极的眼光:尽管人类有种种愚行,但文化的要旨总是在于使人抵达更好之处。本书是对周遭世界、个体经验及人类创造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