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三大出版“高峰”建设。紧扣出版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重大出版工程和原创精品,推进主题出版、古籍出版、科技出版三大“高峰”建设。重大出版工程方面,《辞海》主编会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扩大会议顺利召开,后续编纂出版和数字化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按计划推进;《十万个为什么》(第七版)编撰工作正式启动。主题出版方面,布局规划“人民城市书系”,出版《人间清白——首届中央监察委“龙华四烈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典藏版)》《去北川》《一路奔北》等新作。古籍出版方面,加快推进敦煌文献、出土文献出版高地建设,《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新出版30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推出第十四辑;全50册、1200余卷,逾1800万字的《唐五代诗全编》正式出版,堪称新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和古籍出版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华艺术文献集成》项目正式启动。科技出版方面,持续推出《脑胶质瘤手术技巧与图谱》《中国磁浮交通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丛书》《重大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丛书》等新品。还推出《新政以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错综的视线:早期摄影在东亚(1850年代—1919年)》《殷人尚声——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祭祀乐舞》《董其昌研究》《教育量化研究与SPSS分析技术应用》等各领域精品力作。

  二是持续推进“大虹桥”出版计划。“大虹桥”出版计划第一批78种重点项目已出版35种,部分出版4种,第二批重点项目申报遴选工作有序进行。“第一次遇见”丛书推出《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第一次遇见苏东坡》《第一次遇见莎士比亚》等,其他新作包括《史记今读》《三国前夜》《君幸食》《成语里的万年中华史》《中国历史研究入门》《诗经图谱:彩绘本毛诗品物图考解说》《正仓院里的唐故事》等。重点项目《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编写工作稳步推进。

  三是图书版权贸易提质增效。高品质原创出版物“走出去”凸显韧性。与30多个国家签署图书版权输出协议,新开辟哥伦比亚图书市场。数字版权输出占比进一步提升,超200种电子书在北美线上图书馆及数据库上线;输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图书版权近百种,覆盖语种数上升至30多个;主题出版物持续输出,《天下国家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输出俄语等4个语种,《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俄语版、《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阿拉伯语版等在海外正式出版。少儿类、科普类和传统文化类图书受到更多关注,《三毛流浪记》西班牙语版和《三毛新生记》《三毛解放记》法语版已正式出版;“第一次遇见科学”绘本系列越南语版实现重印,总发行量超过4万册;《地球的眼睛》英文版已由施普林格出版;“文化中国”丛书英文版全年销售册数较上年度增长近10%,非英语品种首印3.7万册。近50个项目获评中央、地方“走出去”重点奖项和政策扶持,17家出版单位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大陆出版机构海外馆藏品种百强”排行榜。

  四是艺术品经营稳步转型。朵云轩2024春拍实现总成交额1.56亿元,其中“云集——中国书画夜场”表现亮眼,成交率高达83%;博古斋持续做大做强古籍版本专项,2024春拍总成交额近900万元,“万象”专场创下近九成高成交率。网络拍卖业务稳步发展,朵云轩在线拍卖聚合平台网络竞拍延时大幅降低,数据吞吐量显著提升,为买卖双方搭建便捷高效的交易平台。与著名导演王家卫共同发起非遗联动艺术项目《云起花开》,与《江南百景图》、霸王茶姬、兴业证券等开展授权合作,推动品牌跨界出圈。专注于书画出版物数字化的“云藏”艺术品数据库项目取得进展,木版水印技艺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非遗传承再上新台阶。

  五是深化印刷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打造“一本书是怎样制成的”工业旅游项目,充分整合印刷工业和文化板块资源,以多感官全视角让游客体验现代制书工艺、铅活字拓印、“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传承等。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龟兹洞窟完成升级改造,通过文物数字化与现代数字印刷技术,打造“数刻龟兹”展馆,还原龟兹实体石窟壁画,再现千年丝路艺术。上海印刷字体展示馆打造以字体文化为主题的多功能文化共享空间,推出“传承与新声——新一代的艺术脉动”等特色展览。“华丰”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下一页 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