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图书营销吗?

  3、必须把宣传的重点放在读者那里,而不仅仅是那些中间商。要通过一步到位的宣传活动,直接使这些图书为读者所认知,让读者自己去选择。在进行传媒宣传时要考虑传媒的广告价位,使图书的宣传能够连续不断,使读者保持记忆。这也是延长图书生命期的有效措施。图书的文化含量决定了一次性宣传不可能使人们对它一目了然,也不可能保持多长时间的记忆。所以,图书广告特别是科技图书,在考虑传媒选择时,就必须考虑费用承受能力,力求较低的价位,以保持宣传的连续性。 

    4、现在各省的新华书店都在进行整合,计算机图书出版商将不得不面对更大范围的中间环节营销。在营销手段上应有新的突破。简单的“新闻发布会”、“新书研讨会”、“签名售书”、“买书赠礼品”等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吸引最终消费者。 

    5、要特别注重图书市场营销的演进性。知识信息的演进性,读者需求的演进性,读者的成长性,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决定了同类读者的需求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既得的满足向求新、求异、求高及求优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同类或同一层次的读者群,在市场营销上应采取跟进式或诱进式策略,从而使市场营销活动形成梯级开发、良性循环的局面。 

    6、注重品牌营销,把握图书、尤其是计算机图书上市的第一时间。读者光顾书店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想知道最近又出版了什么好书。书店在卖场的黄金位置上支起一个摊,摆上书店最为得意的新书和重点书,抢夺读者的第一眼,让读者走进来,留下来,读进去。新书架、精品书架、特别推荐书架不一而足,有心计的书店直接称之为“1小时购书路线”。由此,新书如何又快又好的上架,成为书店的生命竞争点和生存状态表。同时也是科技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较量。 

    7、从图书的二重性来说,图书同样是商品,在图书营销运作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其他产品市场营销理论和营销手段。学习分析营销机会、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设计营销战略、计划营销工作方案、进行组织、执行和控制等营销管理理论,同时,学习市场营销的营销组合设计,如市场细分、产品上市策略、定价策划、销售渠道选择、广告、促销工具的掌握和公共关系、人员销售等。 

    目前,不少出版社的营销管理的思维和方式大都停留在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干预和家长式、作坊式的管理水平上,其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都远远不能适应出版产业化的需要,必须加以改革。我们搞出版经营的人士要在这个渐进的改革中,学会做渐进的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再改革——再创新,出版社才能适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争取持续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