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暨文学奖设立40周年纪念活动启幕

  2021年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创立第40年,作为中国连续运作时间最长、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陈伯吹先生于1981年创设了“儿童文学园丁奖”,积极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2014年,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宝山区人民政府和陈伯吹儿童文学基金专业委员会三方合作下,正式升级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并将颁奖典礼永久落户上海宝山。

  如今,在疫情仍不能彻底消散的环境下,在双减政策刚刚实施的背景中,为更好地纪念文学奖设立40周年,宝山将与市新闻出版局、朵云书院等共同携手,先后组织开展10项系列活动,传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传递中华传统的文化价值,向全世界传颂中国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与城市美美与共,用心感受“温暖”。

  来自作品的智慧和创造,“温暖如光”。在第33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中,评奖委员会仍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先生担任主席,带领多位中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评论家、插画家始终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考量参评作品总体质量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作品的儿童视角和艺术表达,鼓励主题突出、风格鲜明、想象独特、构思新颖的创新之作,向为儿童文学繁荣发展贡献心力的创作者和出版人致敬。人们不禁发现,这些温暖且饱含力量的文学作品,传达着极富哲理的寓意,所蕴含的文学气息和意境激发着人们对梦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在双减政策下,更是通过优秀的作品在小朋友们心中种植对阅读和文学的热爱,启发孩童更多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在此次的评奖推荐书目中,以民间非遗为创作主题的绘本《泥叫叫》,就讲述了一个呼唤光明、礼赞团结的故事,鼓励更多的读者小朋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在当代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而绘本《大流行》还得到了张文宏教授的倾情推荐,读者能从书中能切实感受到“隔离和善良互助赢得了胜利”的希望之光,安抚疫情之下焦虑的心情。

  与此同时,主办方还已邀请了教育界、社会学界等领域专家,围绕文学奖发展和品牌建设,开展了专家研讨会,对陈奖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对陈奖的未来给予了更大的希望;邀请了陈伯吹家人陈佳洱、陈星及历届大奖获奖者伦纳德?S?马库斯(美国)、周蜜蜜、张秋生、圣野、秦文君等10多位嘉宾分享陈伯吹先生的生平故事,从即日起,将在新华网、新民晚报、上海宝山等平台推出采访视频合辑,追忆先生的音容笑貌,感怀先生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

  来自孩子的笑容和欢乐,“温暖入心”。上月,2021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也已顺利开展,今年活动以“共同的旅程”作为年度主题,表达了对人类携手共创更美好未来的期许。专业组收到30多个国家,160多位插画师近600件作品,创下参与国家数、作者和稿件数量新高;公众组更是首次收到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的海外作品,共2500余件。

  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本届插画展主视觉来自英国插画师卡莉的获奖作品《抵达》。这组色彩缤纷的作品描绘了各种鲜有交集的小动物,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开启了天空、海洋与深海之旅。俏皮可爱的动物造型、五彩斑斓的颜色组合,为观众开启一段奇异而美妙的幻想之旅。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当下,为世界各地的大小朋友带来温暖,疗愈心灵。

  与此同时,还将先后开展“中外儿童文学名家进校园”、“诵读经典 点亮童心”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经典作品诵读活动,与小读者们和师生们零距离交流,纵情畅谈,共同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今年,历届诵读展演获奖者等还将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FM89.9电波,开启“陈奖”经典作品诵读的电台“暖心之旅”。

  同时,特别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和大作家交流互动的平台,在乐游上海、上海宝山、文旅宝山等微信号推出了“小读者提问大作家”活动,在线提问就将有机会获得与大作家现场对话或线上互动的机会。活动征集发布一周以来,已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们数百个富有童心的问题。比如,就有孩子向秦文君老师提问“最后,贾梅长大了去了哪儿?”

  另外,12月12日,在江畔云端的上海中心52层朵云书店里,将举办一场沙龙文学分享会,正式发布《凤凰飞过梧桐树—— “笔尖上的童心”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精选》一书,并现场与本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委及获奖作者代表共同分享陈奖评审、获奖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让温暖进入每个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以后朵云书院里还将增添一个新书架,即“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作品专架”。今年起,每年颁奖仪式结束后,市民可以第一时间在这里阅读到新鲜出炉的陈奖获奖作品,让我们更多的读者了解陈伯吹品牌,共同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

  来自专业的凝聚和力量,“温暖同行”。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陈伯吹的精神,我们在颁奖仪式当天给大家带来重磅惊喜——启动陈伯吹儿童文学馆项目以及成立上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会。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