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中国共产党简史(英文版)》《百年大党正青春》《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畅响百年》《光明的摇篮》等主题出版物,将在书展上举办首发或推荐分享活动。
二、汇聚好书好活动,力推首发首秀 今年,上海书展将继续着力打造全国年度重点图书新品首发地。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出版社以及其他多家出版社的《中国北斗:大国重器》《上海城市品格读本》《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牛津技术史(全八卷)》《群山呼啸》《丝绸的传说(全五册)》《十万个为什么(普及版)》《大上海》《小说六讲》《换一种语言读金庸》《昆曲有故事》《艺术创造神秘》《上海最美街角,遇见武康大楼》以及“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爱农译童书”丛书、“熊猫中国”科学绘本等百余种精品图书将亮相本届书展,举办新书首发式、新书分享会、读者见面会、签售、诵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
在特色展馆中,“社科精品馆”将集中展销由大数据初选、专业人士精选的3000余种社科类精品图书。“文学精品馆”将推出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的力作,以及受到读者喜爱的热点作者新作。
于漪、张维为、张文宏、郦波、高洪波、江晓原、曹文轩、鲍鹏山、马伯庸、张皓宸、混子哥(陈磊)、张嘉佳、蔡骏、祝勇等读者熟悉的先进模范、作家、学者,将带着他们的新书、热门书现身书展主会场和线上线下分会场。
在特色活动方面,既有老品牌,也有新面孔。第一届读客科幻文学奖颁奖典礼将在书展首秀,这一奖项旨在“发掘中华科幻人才 繁荣科幻文学未来”,由高水平的科普专家、科幻作家和文学家等评选出优秀作品。
结合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推进商文旅融合等要求,市新闻出版局将集中发布“上海出版融合发展案例”,展示在融合创新发展中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上海出版新模式、新技术、新平台、新应用。
“上海实体书店地图”将公布,不仅用新媒体方式力求完整地呈现实体书店在上海的分布现状,更结合抓取网红热搜、“种草”“拔草”等形式,帮助不断涌现的特色实体书店提升能见度、知名度和读者到访率。
此外,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暨长三角民营书店座谈会将关注“书店赋能‘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主题,发布并解析最新行业数据,分享各地实体书店创新发展的新鲜案例。“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座、上海国际文学周等品牌活动继续举办,陈伯吹童书屋也将连续第七年亮相上海书展。
今天距离开幕还有30天,多种高品质新书、多项高质量活动尚在进一步安排,上海书展将随时公布有关信息。
三、刷新阅读体验,制造新的惊喜 去年,在疫情倒逼下,上海书展从被动到主动,着力破圈跨界,尝试了不少新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推出“作家餐桌计划”,以阅读帮助人更懂美食;推而广之,以阅读帮助人追求高品质生活。比如首次设立“未来阅读馆”,集中呈现各种打破固化认知的新的阅读工具、阅读方式。2021上海书展将继续奋力创新,要把阅读推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使阅读贴近年轻人群的需求偏好,为阅读探索各种可能的未来形态,力争让阅读的种种新潮、“后浪”首先在上海涌现,为城市软实力提升作出独特贡献。
书展今年主要有8个“首次”的新做法。
一是首次明确以区级文化空间为分会场,探索市区两级联动办好上海书展新模式。八佰秀分会场以“未来阅读之城”为主题,呈现阅读在未来生活中的可能性。音乐谷分会场以“悦读上海,沉浸音乐谷”为主题,将提供音乐、阅读、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市集等颇具个性化的体验。思南公馆分会场依托思南书局、思南读书会等优质资源,重点打造首届“美好书店节”,尝试文艺社交生活新玩法。
二是首次开辟“阅读+咖啡文化”专区。在展览中心主会场二楼两侧平台的专区可以让读者静心安坐,歇歇脚、谈谈书、看看文创。读者需要更舒展、更温馨的空间,实体书店已经为读者而变,书展也当如此。线下线上联动的图书销售新形态,为改变创造了条件。因此,压缩书展现场图书的展陈数量、把空间让给读者,这几年上海书展一直在努力,今年又跨出了一步。
三是首次推出吉祥物“逗点”,组织开展“2021上海书展文创设计大赛”。让上海书展更具象、更亲民、更具传播性和延展性。
四是首次较大规模引入新涌现的特色实体书店。更加注重对新生、特色实体书店的孵化、推介,今年将引进二酉书店、无料书铺、馨巢书屋、侦探书店等,今后更将如此。
五是首次引入电商平台进驻书展会场。电商平台线下线上同步参与,以直播带货等新玩法将平台经济模式与图书销售对接。
六是首次让前沿科技型企业和数字阅读企业牵手。八佰秀分会场围绕阅读、生活、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话题,展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