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仿制”办法保护革命文物 2018年3月3日,星期六,阴
你在展馆里看到的展品一定都是原件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基本陈列里,80%的文物都是纸制品。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早期珍贵文献,大多是用机器制造的纸张记载的,纸张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较高。若不加以特殊保护,纸张本身的寿命也就在一百年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
什么是特殊保护?比如展馆里的文物展出,一定要用灯光照明。可是对于这些文物展品来说,无论是冷光还是暖光,都有伤害,时间长了都会影响展品的寿命。据介绍,目前最好的保护办法,就是放进库房,在没有光照、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存放。所以,在展馆里,如果有多个原件,常常各原件轮流替换展出。如果是孤本,最常见的办法,则是原件和仿、复制件轮流展出,这是业内通用的做法。
2014年,从复旦文博系研究生毕业入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赵嫣一接到的主要任务,就是文物保护及修复。一年后,赵嫣一接到新任务:仿制文物,用于替换展出,要求“精益求精,以假乱真”。每次都是挑战,因为每件文物仿制遇到的问题不同,可能需要用到的工艺就不同。好在读大学的时候,赵嫣一跟着导师学过一些专业要求外的技巧。“但真正接触革命文物修复时,感觉还是不够用。”现在,即便在家,赵嫣一也会找来各种材料,自己选材、染色、造型、焊接各种装饰品,算是自娱自乐。
据介绍,2016年,赵嫣一共仿制文物32件,2017年共仿制文物55件。而她所在的保管部对仿制工作有严格的规定和流程。比如,做仿制工作的,不能保管文物;仿制内容完全按规定进行而且登记在册;每一件用于替代展出的仿制品,同样都有编号;除需要展出的仿制版本外,其余全部销毁。
20年纪念馆“守夜人”临近退休 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小雨
进入梅雨季,上海雨水不断。参观者们撑着伞,排队等候进入纪念馆。58岁的陈光民在馆内外来来回回地走,遇到游客提问就停下来解答,看到团队游客宣誓拍照,便帮忙引导,有时又走到安检处看看。
陈光民负责纪念馆安保工作,从1999年一直干到现在,整整20年。现场人流量的管控、秩序的维护、排队时的疏导或引导、给游客发放简介、让游客提前了解进馆事项等,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属于安保工作。
而每天纪念馆闭馆后,雷打不动的安全检查,更是安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陈光民介绍,纪念馆每天16时停止入场,但通常参观者要接近17时才会陆续离场结束。等到最后一位参观者离开,纪念馆便开始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第二天正常开放。文物安全、电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器材性能等,尤其要仔细检查,参与安全检查的除了安保部,还包括监控、物业、保安当班队员及队长,一场检查需要多方共同合作完成。
安全检查的时间偶尔也会因为参观者推后。“有时候参观者到馆晚,需要多看一会儿;有的人很认真,按照解说牌一个字一个字看;还有一些老同志眼睛不好,我们保安就陪着他,读给他听。”这样的情况,在陈光民记忆里多多少少会碰到。
陈光民说,还有一年多自己就要退休了,安保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参观者全年留言超过3万条 2020年1月15日,星期三,阴
上午,纪念馆内,参观者一批接着一批,由于寒假来临,学生团队尤其多,不少参观者都在纪念馆电子留言簿上写下参观感受。
电子留言簿上,目前可以查阅的留言有一百余条,这些留言写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还可以看到一百余名留言者的照片。比如,2020年元旦当天,一位戴帽子的老先生留言道:“五十年前来过一次,今日重游感慨万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张志伟。”2019年12月28日,一位戴眼镜的女士抱着小女孩留言:“宝宝从小热爱共产党,一岁就来了。”2019年12月24日,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在此写道:“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会议室,但开辟最伟大的天地。”
陈佳琦是纪念馆宣教部的工作人员,负责参观者留言整理工作。她表示,纪念馆从2012年1月开始用电子留言簿取代过去传统的纸质留言簿。“我们每天中午都有专人查看和整理前一天下午和当天上午的参观者留言,将其初步归类,然后每个月都会以参观者留言统计表的形式,汇总出本月的留言总数、参观者建议、表扬批评、励志留言精选等。”陈佳琦说,2019年全年的参观者留言已经统计出来,总共收到30523条留言;7月最多,有4040条;其次是8月,有4012条。
【转载自2021年6月26日《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