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总体而言是便于灵活安设的,微型的屏风一手可以搬动,小型的屏风一人可以搬动,即便是大型的山字屏风或围屏、连屏,尽管体量较大,仍可被多人搬动,然而,有一种屏风是无法移动的,因为它相对固定地组装在建筑空间里。晚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描述了一种叫作“照壁”的室内陈设。这种照壁,也称照屏,是安置在室内的隔断墙。《营造法式》中称之为“照壁屏风”,通常是安在房间里中央两根柱子中间的区域。在宋代以来的绘画中,常见这种起着室内隔断作用的照壁屏风,可以没有装饰,也可以饰有图画。京都大德寺的《五百罗汉图·罗汉供》(图5)一图中,临水的水阁里就有画有山水的照壁,后面走廊式的空间里还有作为法会供奉的《五百罗汉图》画障。宋人《层楼春眺图》团扇,有华丽的两层建筑物,在一层能见到两组连屏形式的屏风,上面隐约画有山水(图6),可能是《营造法式》中讲到的照壁屏风的其中一种“四扇屏风”,是作为分割不同空间的隔断,而《五百罗汉图·罗汉供》中则是另一种“截间屏风”。后者是指屋内中央两柱之间的空间用一整面屏风墙,前者则是指屏风被分成四扇作为室内的隔断。图画中其他照壁屏风的例子几乎都是“截间屏风”,宋代的例子有传为马和之的《女孝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事舅姑章”一段。明代例子较多,比如精心描绘出各种室内空间的《徐显卿宦迹图册》(故宫博物院藏),尤以“储寀馆章”一开最清楚。而“国师正席”一开,堂中既有照壁,又有可以移动的围屏。巨大的照壁上是浓重的青绿山水,但徐显卿没有坐在照壁前,而是坐在三扇屏前主持国子监的工作,屏上则是淡雅的墨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