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摄影发明后,郑重其事的肖像画再也不会有了|《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书摘

  说来罪过,我也买到一件比利时15世纪家族肖像三联画,中间的圣经图遗失了,价钱便宜。大家看,右侧是父子,左侧是母女,英国人弄走的敦煌卷子也有无数供养人肖像,另是一种好看,但左右跪倒的供养人面目雷同,不像尼德兰绘画,个个神形毕肖。当然,这幅画跟梅姆林作比,到底逊一筹。此外说明什么呢,说明那时的欧洲遍布家族肖像。

  所以每次看到梅姆林这对肖像,我总是无可奈何。摄影发明后,郑重其事的肖像画再也不会有了。

  中国现存的家族肖像多半画在明清两代。朝廷命官,巨家富贾,祖孙满堂,毕恭毕敬。明清主流是文人画,家族肖像进不了美术史,也进不了美术馆。问题来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战争、迁徙、时代变故、家族沦亡,欧美古董店角落至今挂着若干陈旧不堪的明清家族肖像,显然挂了几十年,没人买。中国人是要拜祖宗的,祖孙三代的画像,怎会离开祖屋,流到欧美呢?

  同样的问题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三对夫妻肖像,当初画完交货,必定郑重其事,可是家族背后的故事,没人知道,也没人在乎了。尼德兰这两个殷实的家族,是到第几代出手变卖了祖宗的画像?

  有趣的是安格尔这对夫妻肖像。大家知道吗?收藏者是印象派大佬德加。德加最崇拜“我主”安格尔,年轻时拜访过老人,安格尔生于1780年,德加生于1834年,年龄悬殊54岁,相当于祖孙,然而到了德加晚年,安格尔所画的两位贵族肖像就离开富贵之家,流入市场。

  德加是狂热的收藏家,藏品愈千。1917年他过世了,遗物拍卖,美国人就买了这两件肖像,日后捐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实在说,所有古代肖像画原本都属于某个家族,都被族亲后代出卖,永远离开老家,挂在博物馆,公开展示—想想看吧,今日亿万张家庭照片,将来会进美术馆,被公众一遍又一遍瞻仰吗?

  木心曾说:年代更替,艺术的第一重价值自行消褪,进入第二重价值。什么价值呢?艺术的价值。今天看这三对画作,我们不会对画中夫妻发生感动,而是默默赞叹安格尔、哈尔斯、梅美林。墙上这三对画作,其实是三位艺术家自己的肖像啊。

作者介绍
  陈丹青,画家,文学艺术评论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著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等。



《交织的目光:西方绘画500年》
杜鹏飞 包林 马萧 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定价:99.00元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