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京十五日》……超级畅销作家马伯庸再出力作——发表于《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上的《长安的荔枝》。这又是一篇让人读来酣畅的历史小说。 马伯庸拼接起那些历史的碎片,带来一个熟悉又陌生,过去又现实的阅读体验。在虚构和真实之间,正如他很喜欢的大仲马说过的那句话:“历史只是墙上的一个挂衣钉,用来挂我写小说的大衣。” 2021年5月4日,马伯庸作为专场嘉宾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的新书分享活动,从《长安的荔枝》说开去。机不可失,快快来参与吧~【活动主题】历史中的大与小——《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马伯庸专场【活动时间】2021年5月4日14:00【主讲嘉宾】马伯庸【活动地点】上海图书馆西区二楼报告厅【嘉宾简介】 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 代表作:《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等。【图书简介】《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蒋韵、马伯庸、萧耳、杨潇 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 在胡商等人的帮助下,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后一座大山…… 李善德还是运来了鲜荔枝,为此,他失去了朋友,又险些丢掉性命,却始终没有失去为人为官的本心。初心未改,反使得他最终在变局中得以保全。 【创作缘起】 马伯庸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曾说,这篇文章的最早缘起于他阅读明代徽州文书的经历。 他在一份材料里看到一个叫周德文的徽州人。永乐七年,朱棣决定迁都北平,把周德文一家强行从徽州搬迁到了大兴,充任厢长,负责催办钱粮、勾摄公事——其实就是去全国各地采购各种建筑材料,支援新京城的建设。 周德文这份工作很辛苦,最后因为太过劳碌,病死在了宛平县德胜关。 这是历史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但和永乐北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却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我们用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便会发现,每一件大事背后,都有一群琐碎的小人物在支撑。 于是,这个问题就引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大家历来关心的都是“妃子笑”,然而在这“妃子笑”的背后有无数“骑”在哭。为了完成这个工程,是不是也有许多周德成这样的小人物在支撑?于是,《长安的荔枝》诞生了。 正如马伯庸所说:“为小人物树碑立传,是我的情怀所在;怎么为小人物树碑立传,则是我热衷的创作方法论。大时代、小人物、精准的切入点,这三点我认为是新时代历史小说的重要创作方向”。 《收获长篇小说2021春卷》包含了四部重磅长篇:名家蒋韵的长篇《北方厨房》书写食物记忆的同时记述了家族寻根史。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揭秘大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的诡谲计算与人性纠葛。萧耳长篇小说《鹊桥仙》,书写江南水乡的繁华故事,重温软玉温香的吴侬软语。杨潇力作《西南三千里》讲述“湘黔滇旅行团1938年之路”的重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