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像一列奔腾向前的火车,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起到了阶段性的作用。想想他们当年都那么年轻,如果不去当革命党,不去拿起枪杆,也可能是学者,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凭着血气方刚,怀着一种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把他们写下来,是我的责任。
在苏家坡,你能看到毛泽东曾受了多少委屈,还有多么坚韧不拔
读+:在书里可以看到,您实地考察过很多革命史上的重要地点。
刘统:有时候看档案会感到疑惑,这时就需要到实地去看看,这种感受决不是在书斋里能取得的。党史上有一些重要的地方,没有列为景点,甚至没有挂保护单位的牌子,这些地方也要去看。
比如,1929年6月,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务。他离开红四军,去了闽西根据地,其间患疟疾病倒,到上杭县一个小村苏家坡去休养。他化名“杨先生”住在这里,房间阴暗低矮,一床一桌一灯一砚,不但没有警卫员,连一支枪都没有。敌人来了怎么办?毛泽东在后山发现一个岩洞,白天就在洞里读书思考,黄昏时确信村中无事,才返回阁楼睡觉。
其实这个地方离古田只有10里路,但是古田后来修得很隆重,而这个苏家坡遗址,只有村里挂了个牌子。但是去了那里,就能感受到档案里没有的东西。
如果是一般的知识分子,可能这时候就灰心丧气了、脱党了,可是毛泽东就等在这里,等待大家理解他、等待中央指示;在苏家坡,你能看到革命的不容易,看到一个革命家要受多少委屈,要有多么坚韧不拔。
【*转自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