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我就是个医生|《收获长篇小说2020冬卷》书摘

《收获长篇小说2020冬卷》
程小莹、邵丽、蒋方舟、徐皓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张文宏医生》

    张文宏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的热点人物,他说:“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本篇是《收获长篇小说2020冬卷》卷首力推之作,表达出上海作家对上海战疫有效而及时的文学书写,是对张文宏教授和围绕着他的上海医疗团队抗击“新冠”的全记录,饱含寄托。

《张文宏医生》开场白
文/程小莹

    张文宏很少讲自己的故事。比如他如何在美国读书,在香港读书,和谁住在一起。不过,他有一次说起他的哥哥——他唯一的胞兄,先于他走出家乡,在浙江杭州读大学。张文宏去过杭州看哥哥。那是1986年,张文宏读高二的时候,得老师指点,撰文《论温州模式》,获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一等奖。张文宏与指导老师同往景德镇领奖,顺路,先到杭州看哥哥,白相一趟。一个城镇男孩第一次走出家乡,记忆深刻。坐省内长途班车,与来自各地的获奖学子同吃同住,几天下来,打成一片。淳朴年代,青春期的张文宏同学敏感,晓得自己是从小地方出来的。张文宏所幸“同学之间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大家关心的都是学习能力和为人”,遂生通吃之意,“瑞安中学不输给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的名校,我也不输给这些名校的学生”。那时候,他晓得,杭州离上海已经很近了。

    他很少回忆往昔。他关注当下。“我不会和你说许多我的回忆。”他经常这样说。“现在我真的没有时间去回忆。我是医生,有很多病人在等我。特别是现在这个辰光。你说是吧。你跟我查过病房,在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那儿还有二十几个新冠肺炎病人。我们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的专家,每个星期都要轮流去现场会诊。我是专家组组长,每星期也要去一到两次。华山西院的病房,你也跟我去过。你看到的,病房里‘啪啪铺’(睡满病人)。他们是病人,都是感染病重症、疑难杂症,等医生去救命。你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加要紧。所以,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辰光,跟你去回忆许多老底子的事情。”

    那天,张文宏到达华山西院的时候是上午10点。他从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束专家组会诊后,准点赶到。他在时间安排上候分刻数。这是2020年7月29日。张文宏这一天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9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专家组查病房;上午10点,上海华山医院西院传染科病房查病房;下午1点,华山医院总院传染科业务会议;下午3点,传染科门诊会同协作科室会诊;晚上有个国际医学会议视频连线,特邀张文宏发言谈中国与世界新冠疫情。

    只是,这个时间点,在西院停车难。好不容易寻到个停车位,张文宏倒车,来回打方向几次,入位。他从车上下来,习惯性看看车身。可以看见,车身后部留有多处剐蹭痕迹。从停车点到院部大楼,多走了一二百米。这段路行走中,张文宏背好双肩包,戴上口罩,长舌帽帽檐压得很低。没有人会认出他。他进门诊大楼,竟然找不到上楼的职工内部电梯。这个地方他有近两个月没来了,有点陌生。“过去我经常来,新冠疫情期间,有两个月了吧,实在没有时间来。连上楼的电梯也寻不着了,好像动过了。”张文宏难得有点疑惑。

    这天是张文宏半年多来抗击新冠疫情和华山感染科日常医学叙事的集中表达。可以用一种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思维、思绪、情绪、笔触,记录下来。张文宏说,哪能写?我不晓得,我会写一些科普文章,用一些真实的病案,像一个小故事,从中发掘出一点有意思的知识和思想,告诉大家一些道理。

    疫情是一出人类的大戏,生死之间,动荡不安的戏分,翻云覆雨的情节,到了即将落幕的时候,或者,在前一波与后一波之间的一个波谷,大家都在揣测,每个人说的话,做的事儿,都摆设在那里。使之前所有的有意义和无意义,都会有注脚和出处,在张文宏这里,则显示着意义重大,要旨非同寻常。

    许多事情他不轻易示人。他不会告诉人他的童年往事,他的青春少年时光;还有他的家人,他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他也不想告诉人,他和他的亲朋好友的故事;他遇到的人,物,事;他的学业,他的事业和发展;挫折与峰回路转……这些他都不想说。他已经说过了:“我就是一个乡下小青年,到上海来读书,后来就留在上海。就是这样。”他本就是这样的人,生活就是这样过来了。他没有时间去回忆。就让生活怎么样子过来的,再怎么样子过去。

    张文宏说:“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我需要站到前台来,说一些话来让大家听明白。但我也不是一个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回忆往事的时候,就说一些大家听得明白的话语。”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