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无数愉悦的瞬间,最终都无法构成“快乐”|《正常人》

    同时作者也将个人的愉悦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她并没有认为个人情感的愉悦在这个时代是不值得一提,不值得探索的。相反,她把个人情感的高度提升到了我们个人所做的明确的判断力之上。她似乎是为了强调个人情感可能最终会导向悲剧结果,但这不影响我们在这个导向下获得短暂的快乐,并获得个人成长的完善和建立。并且,在小说中所体现的是,只要主人公足够聪明,他就能够在关心社会政治同时也去关心周围的人,既有冰冷也有温暖。这种温暖在鲁尼小说中极为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对立的东西存在于每一个主人公身上。

    我想到十几年前在爱尔兰时,听了爱尔兰作家Karen Perry的演讲。当时讲座的主题就是关于愉悦,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生活中存在着无数的小小的愉悦,就像是早上沿湖骑车,吃到了好吃的蛋糕,闻到了雨后空气味道等等。生活中有那么多小小的愉悦,最终却无法构成快乐。”

    我在阅读萨莉·鲁尼的小说过程中,脑海时常浮现这段话,思考着愉悦和快乐之间的关系。

08 “普通人“vs“正常人”
    今年疫情期间,《正常人》也被改编成了剧集,剧集非常好看,因为它是忠于文本的。当时对剧名的翻译有过一段讨论,因为剧名最早是叫《普通人》,和“普通人“和“正常人“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但我现在也不想过多地去讨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每一个人可能都在为了成为正常人而努力,并试图去掩饰自己脆弱的地方,为获得他人的认可而做出很多努力。大家也可以想一些对于个人而言:自己,快乐,愉悦,正常,社会责任,哪一件事是最重要的。

萨莉·鲁尼作品



Normal People
《正常人》

[爱尔兰] 萨莉·鲁尼 著
钟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聊天记录》

[爱尔兰] 萨莉·鲁尼 著
钟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