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往小处说,小说课满足了我喜欢聊小说的欲望。我喜欢这个事情。往大处说,我也承担了老作家的一个责任。年轻人是不是认可我,我不知道,我无权决定,但是,我尽到了我一厢情愿的责任,一个南京大学的教师的责任。
中华读书报:您经历先锋时代,在摆脱“先锋之壳”的时候,是否也有过纠结?
毕飞宇:纠结,当然纠结。其实也害怕,我不知道最后能走到哪里,是乡下人的蛮横和勇气战胜了我的纠结和恐惧。乡下人不怕死的,逼急了,他就玩儿命。大不了一死,失败了,多大的事?
中华读书报:“乡下人”?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中华读书报:《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中华读书报:此前很多作家已有过先例,将自己的讲稿整理发表。接下来也还会有苏童、马原、叶兆言等作家加盟。这些作家的“小说课”,对于文学界来说有何意义?
毕飞宇:这个我要说一下,这一套书是关于全民阅读的,全名叫“大家读大家”,丁帆教授和王尧教授共同主编,他们有一个总序,总序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套书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江苏明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丛书集中了很多我尊敬的同行,我第一个出,这个是必须的,最矮的必须站在最前面,那我就抛砖引玉了。对了,我特别想补充一点,原先有李辉一本书的,但是很不幸,他的太太应红女士是人文社的副总编,为了避嫌,李辉就退出了,我失去了和李辉一起出版的机会,很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