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面前,求真相还是要遗忘?

    石黑一雄曾经透露,《被掩埋的巨人》的写作时间长达十年,中间曾修改过十一稿。我们由此可以想象作家在这部小说中倾注的心力,其中也显然蕴含了石黑一雄对当今世界的思考。维斯坦在杀死巨龙后说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巨人,以前埋在地下,现在动起来啦。他肯定很快就会起来,到那时候,我们之间的友好纽带,就会像小女孩用细细的花茎打的结一样,脆弱不堪。人们会在夜间烧掉邻居的房子。清晨将孩子吊死在树上。河水发臭,河上飘着泡了很多天的肿胀尸体……”这样的事当然不仅发生在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这类惨剧。在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南北也门、东西德国、东西乌克兰、印度与巴基斯坦、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卢旺达、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沿着这些殖民主义、冷战以及帝国主义刻印在地球上的道道伤痕,我们不断看到数百年来和平相处的兄弟、邻居、朋友,在一夜之间视对方为仇雠。人们似乎轻易地抛弃了在历史上缔结的友谊,甘愿成为大国政治的棋子,展开彼此之间的仇杀。面对那么多断壁残垣、倒在血泊中的尸体、流离失所的难民,以及随之而来的混乱、饥饿与绝望,人们究竟是应该迅速遗忘所有的仇恨,使仇杀早日结束?还是应该不断追问真相,向历史讨还一个公道?我想,石黑一雄通过自己的小说,向读者提出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因此,阅读《被掩埋的巨人》,会渐渐对石黑一雄心生敬意。虽然他生于日本长崎,后随家人来到英国生活,是一位典型的移民作家,并与拉什迪、奈保尔一起并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不过这位小说家似乎很少顺理成章地描绘来自亚洲的少数族裔如何面对欧洲异域文化的冲击,而总是在作品中关心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就像这部《被掩埋的巨人》,尽管有着奇幻文学的外壳,但这并不妨碍作家在其中思考非常严肃的话题,直指今日全球日益严重的恐怖主义仇杀。对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当代作家就显得少了几分“野心”。什么时候中国小说家能够不再描绘个人内心世界里的小小悲欢,不再执著地构建种种东方主义式的奇观,而是以更为宏阔的视野思考这个时代的变化,直面世界对全人类提出的挑战,那才是中国文化崛起,获得文化自信的标志。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