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宽著作集”第一辑(八种十本)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沪推出。今天,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上海历史学会、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杨宽著作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毕业后即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后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
杨宽先生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60余篇,研究范围涵盖中国上古史、中国古代科技史、度量衡史、古史分期、古代农民战争、重要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物考古、学术文化、陵寝都城制度等方面,在诸多领域皆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誉满海内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生的许多著作已成为不朽的学术经典,值得承传发扬。
杨宽先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结缘始于1955年版《战国史》,自此以后,主要著作几乎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生前已有计划,希望集中毕生著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杨宽著作集”(第一辑)囊括了杨宽先生最经典、最具代表性的八部著作,分别是《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新探》《古史探微》《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集中展示了杨宽的史学思想及其在史学领域的辉煌成就,第二辑将于2017年内出版。
杨宽先生少年即有志于学,高中时代已发表多篇有分量的论文,潜心墨学研究及先秦史料考辨。先生24岁时发表《中国上古史导论》,提出神话分化说,成为古史辨派殿军。稍后其学术兴趣由上古史转向战国史,潜居故乡青浦撰写《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日后铸就《战国史》这一断代史经典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西周的社会结构和礼制,著有《西周史》《古史新探》;80年代应日本学界邀请讲学,完成《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姊妹篇,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