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市教委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学科研究课题。
本项目缘起于认识抗战老人杨麟先生,杨先生是76岁的台湾商人,乃民国时期海上工商巨擘杨管北先生的公子,当然也是老上海。2003年,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讲述上海黑社会历史的5集纪录片《海上沉浮》,余担任历史顾问。曾是上海滩“小开”的杨麟先生,随父亲经常出入“杜家伯伯”大堂,对隐秘的黑社会内幕知之甚详;他之讲述,有声有色,为纪录片增光添彩。《海上沉浮》完成后,杨麟先生倡议拍摄《抗战大后方》,主要创作人员有编导宋继昌、李晓,制片人阮敏,我有幸再度与杨麟先生合作,担任历史顾问。当时,我们决定在摄制纪录片《去大后方》的同时,写作《去大后方》一书。寻访百位亲历者,记录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记录这即将逝去的历史,有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今天的一代人对二战知之甚少。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自2003年起,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才得以完成。《去大后方》的名字是南怀瑾先生提出的,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对这一题材所怀有的热情与敬意,是极为令人感动的。
本书是集体合作的结晶。初稿的分工如下:第一章毛剑锋,第二章、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蔡亮,第三章第一节肖阿伍,第四、五章江文君,第六章周小燕,第七章张婷婷。苏智良对全书进行了多次修订,部分书稿进行了重写。本书写作时,利用了上海市档案馆的部分档案,参考了大陆、台湾地区各类专著、回忆录,基本参考书详见附录,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再次感谢本书顾问杨麟先生的支持与帮助。
苏智良 2005年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