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非遗项目《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作为这一体系形成的发源地,肩负着中华文明播种的使命,并为中国的文化出版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汉字文化,上海印刷技术研究的《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9年6月被上海市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自项目列入市非遗名录后,我们单位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2013年到2014年6月这一年半来,我们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汉字文化,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单位在人力资源上、财政支出上、队伍建设上、软硬件配置上等方面花巨资全力投入保护。回顾几年来的工作,为保护抢救文化遗产,我们单位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主要做法是:

    1. 2013年6月8日《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陈列室基本建成,对外正式开放,接待市民参观由专人讲解,效果很好,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建立陈列室目的是希望能把前辈遗留下的民族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2013年5月,《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团队承接了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工作。获得了《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字体设计、字库开发的承接权,其中开发2套(宋体和黑体)专用的、权威的汉字字库,供排版《汉语大词典》正文和标题用字。
    3. 2013年6月完成与上海音乐出版社合作开发“古琴减字谱” 富媒体数字化应用平台。达到统一、匀称、规范、协调、美观、易读的效果。它是一项规范、标准、高精度的印刷字库开发,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古琴艺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查询和打谱研究,对古琴艺术的国际性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4. 2014年编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学成论文集,目前已进入审稿、文章排版阶段。
    5.承担了“新辞海宋”字库和符号制作任务。按GB18030-2000标准设计,其中汉字有27584个,符号1120个。它是创新设计笔形、制定规范、构件,然后制作大字符集字库。
    6. “中黑体”字库的创写与制作。在辞海黑的基础上设计,其特点方正、简洁,横竖笔形粗细视觉相等,黑白均匀,字形有力。“中黑”体字形设计已完成8000字左右。
    7.加强保护,传承再现。我们克服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做好项目的保护再现工作。我们通过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上海画报2014年第一期上,推广、宣传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非遗”项目《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

    我单位的“非遗”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自2009年项目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传承和保护工作很多,如要建立“非遗”陈列室、在项目中需要进行录像,目前还有录像资料、照片资料要制作、抢救性挖掘技术资料整理、编辑出版等等。而经费来源少,尤其从政府得到的用于保护资助经费捉襟见肘,用于项目保护的相关设备缺乏,如:摄像机、资料硬盘、电脑、打印机、放映设备等;还有项目再现的资金缺口也很大,如:出版、传承和宣传费等。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去实干,虽然面临的困难有许多,特别是在资金方面缺口较大,但我们非常有信心,除了自身倍加努力外,还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与支持和扶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我们愿同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为开字体之新境,传播文化于千秋,实实在在地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为了弘扬、保护、传承好中华汉字文化,我们还将继续着力做好一系列的工作,为此,我们单位申请了2015年上海市市级非物质化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补助经费50万元,单位配套资金50万元。具体补助资金申请与使用情况见附件“2015年度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补助费申报情况表”。


                                         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