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近日,《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于8月13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胡适研究会荣誉会长耿云志教授,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王兴康,北京大学历史系罗志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许纪霖教授,南京大学沈卫威教授,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主编陆灏,胡适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广波副研究员,收藏家梁勤峰,华师大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静波,接受赠书单位代表和10余家媒体和电视台记者等30余人出席。王兴康主持会议并致辞。

    会上,上海人民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华师大图书馆、胡适研究会、安徽绩溪胡适故居、台北胡适纪念馆、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代表赠送了《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国家图书馆向上海人民社颁发了“捐赠证书”。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的出版和学术价值,一致认为对“胡学”研究和近代史、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胡适作为曾经的一代“国人导师”,其留学美国期间关注学术、文明、政教、人心,深入理解、深刻体验,为新文化运动作了自觉而充分的准备,他的日记不啻为当代青年的“励志教材”,对当代青年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胡适留学期间所记17册、50多万字的日记和札记,详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及求学、生活、交游的情形,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他的留学生活。1939年,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将留学日记整理出版。1947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时,更名为《胡适留学日记》。此后数十年间,多家出版社均以亚东或商务的排印熬为准,重印出版。尽管为胡适本人认可,但因日记手稿遗失多年,从未披露,故日记的完整性、准确性一直难以考证。《胡适留学日记手稿本》的出版,对胡适研究和中国近代史、近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该书还包括了胡适1917年归国后半年中所写的《北京杂记》和《归娶记》,均为首次发现,尤为珍贵。在现存胡适日记中,1917年7月10日到1919年7月10日的整整两年间完全空白,而这两年正是胡适酝酿和倡导新文学及新文化运动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因此,《北京杂记》和《归娶记》正好部分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其价值不言而喻。

    上海人民社以仿真影印本的形式将这批珍贵的文献飨诸社会。为求精准完美地还原这批写就于百年前的珍贵手稿的原貌,此次影印,不仅根据原纸特性精选纸张,高仿精印,对手稿中的400多件中英文剪报、照片乃至散落的夹页,也均严格依原样原寸印制并手工粘贴,并定制樟木书匣。编辑制作历时一年多,反复谋划,不赶工期,精益求精,目的就是以出版精品让普通读者亲睹手稿风采,也为学界的胡适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