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9亿现金收编内地传媒?

  9亿现金收编内地传媒?
  TOM对内地市场的渴求,经历了一个显著的策略之变。从最初2000年的鲨威体坛、163电子邮局等网上项目,到后来的上海美亚文化等户外广告公司,再到现在的平面媒体,TOM的跨媒体战略的价值链各环节正在一一打造当中。
  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TOM在过去的近1年时间中,尽管手中的现金足够,但由于业绩持续亏损,特别是所收购的户外广告公司的业绩增长令投资者失望,投资银行界对其的评价多为“预计2003年达到收支平衡,建议卖出”。
  依靠传统媒体,TOM才能使得跨媒体战略落地。
  TOM此前在台湾完成了对《亚洲周刊》及PCHome(城邦集团)等的收购。业内人士分析:“TOM的收购思路很明显,买台湾的内容,买内地的渠道(广告),然后重新打造。”这个“互补理论”的判断有一个事实基础:在内容策划的经验上,台湾媒体比内地有着相对的比较优势;在广告市场方面,内地的潜力是台湾所不能比拟的。
  重庆投资银行界的消息是,李氏财团将在中国媒体对外开放前的这几年内,用9亿港元的力量收编国内媒体,且有关运作者曾经期望内地有关部门“不要把他们当成外资”,其理由之一是李氏财团的性质与国外媒体集团有着“本质区别”。在此期间,TOM在重庆还曾经直接试探过与《商界》杂志合作的可能。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TOM与电脑报合作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想控制它,而是将其当作又一个有想象空间的资本运作项目在操作,这会对其股票价格有一定支撑。”电脑报一位中层人士以个人的名义表述了他的判断。
  本次与电脑报合作后,对其在.COM概念之后架构的“跨媒体”概念会有更大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次合作中,TOM用来换取合资公司股权的“新发股票”的价格被定为5.51元,这个价格是目前其市场价格的250%,这是一个很高的溢价比例。
  TOM目前的市场价值约60亿港元(和记黄埔持有其30.56%的股权),总股本约33亿,增发几千万新股对其总股本的影响很小,对利润的稀释程度也极为有限,但其所换回的东西的可评估价值非常可观。
  据该内部人士称,TOM的长项在资本运作上,但是TOM并不介入具体事务的运作。这是电脑报选择TOM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怀疑之声不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TOM与平面媒体合资拉开序幕之后,未来在内地的扩张之路将变得“有例可循”。

  TOM集团CEO王称:“在内地,TOM还是打算按部就班、依循政策一点点去走。”TOM本次在内地的两项媒体合作都发生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式执行的4月1日之后,这符合“有章可循”的条件。

第一页

      相关新闻: